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广东法律咨询 > 汕头法律咨询 > 汕头网络诈骗纠纷法律咨询 > 微信上钱被骗了通过扫码买东西?

微信上钱被骗了通过扫码买东西?

ask****483 广东-汕头 网络诈骗纠纷咨询 2024.05.19 12:02:28 417人阅读

微信上钱被骗了通过扫码 买东西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汕头律师 互联网纠纷律师 汕头互联网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最佳回复
咨询我
13002091270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广东-广州 咨询解答:152640条

上午好,是在哪里的呢,可以协助解决贷款问题的

2024-05-19 15:38:28 回复
咨询我
18924109767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广东-广州 咨询解答:238106条

你好,是否有相关的证据,可以

2024-05-19 12:09:24 回复
咨询我
15627866970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广东-广州 咨询解答:844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加好友详谈

2024-05-19 12:03:25 回复

微信扫码被骗一般很难追回,但可以报警处理,诈骗数额较大的可以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微信转错的钱怎样要回来
1、及时与对方沟通对于收款人来说,这笔“飞来横财”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发现微信转账有误,事主应该及时联系对方,说明情况,要求对方退还,对方负有返还的义务。微信朋友圈多是熟人,一般情况下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
2、沟通不成,起诉对方如果对方拒不退还,事主可以以不当得利向法院起诉对方。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纠纷的管辖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户籍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另外,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转账记录和银行卡明细,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完整,事主便可胜诉,追回自己的损失。
3、不知对方身份信息怎么办起诉的前提是需要明确被告的姓名和身份信息。目前,微信并非一定需要实名验证注册使用,所以在微信朋友圈,确实也有一些好友的身份信息事主并不确切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费一些周折了。如果对方是以手机号码注册,可以尝试通过手机号码找到其身份信息如果这种方式依然不能确定对方身份信息,可以尝试跟微信后台沟通,寻求工作人员帮助。要说明的是,微信转错账的受害人,是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互联网企业并无过错,因此是无权要求互联网企业赔偿损失的。央行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从今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但对于自己转错账的,并没有办法撤销。

刷任务单被骗怎么退款?很难退款了,解决方法:
1、报警。虽说挽回损失的希望不大,但万一能挽回呢。
2、长点心。以后别再上这种当。
3、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警示他人。被骗多少钱可以立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网络造谣
76162人阅读

网络的普及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都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存在弊端,例如网络造谣的传播和影响远超传统的传播方式,今天小编为你介绍网络造谣相关内容。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展开更多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互联网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