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拆迁安置精选解答 > 私拆承重墙怎么追责?

私拆承重墙怎么追责?

时间:2024.02.24 标签: 征地拆迁 拆迁安置 阅读:1170人
律师解析: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擅自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增加楼面荷载的,对装修人处5百元以上1千元以下的罚款,对装饰装修企业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五条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
(三)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
(四)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
(五)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接点和基础等。
本办法所称承重结构,是指直接将本身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和其连接接点,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柱、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不算。人头费跟户口联系在一起的,如户口没有迁移的,不享有人头费。未出生的胎儿在法律上还不算一个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因此,他也就不享受相应的权利,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工作程序: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申请、审查、组织听证、报批、证据保全、实施。强制拆迁条件:1、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裁决并送达拆迁当事人;2、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超过裁决规定的......

申请拆迁行政裁决是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没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即只有在双方没有达成书面的可供操作的拆迁补偿协议的条件下,才可以申请行政裁决。......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拆迁必须发布公告吗有何法律依据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法律要求征地拆迁需发布公告,确保合法性,通知"被拆迁者"。公告发布前,被拆迁者有权反对;公告后,应获得公正补偿,这是他们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浏览量:1313 2024-06-13
  • 拆迁补偿中格式条款的效力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拆迁补偿协议的有效性非绝对,受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及合法性的判断。有效性需满足:行为人具备相应能力,当事人陈述真实,且不违法律、公序良俗及强制性规定。

    浏览量:1442 2024-06-12
  • 违建房屋已建成是否仍需拆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罚款并非违章建筑的最终解决方案,拆除仍需依法执行。只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得到规划、房管和国土部门的认可,变为合法建筑,才能避免被拆除。罚款仅是对非法行为的惩罚措施。

    浏览量:1397 2024-06-11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土地一级开发与流转法律事务部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破产法学会会员 执业年限:10年 专业领域:诉讼、仲裁法律服务、行政诉讼、房地产建筑工程法律事务、征收拆迁等

咨询该律师
  • 农村有户无房安置规定是什么

    1517人阅读

    农村无房户的安置政策是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政策法规自主决策,通常可以申请安置住房或领取补贴,但无法享受有形财产补偿。此情况在空挂户、企业破产清算、毕业生无固定居所等场合都可能发生。

  • 集装箱房屋属于建筑吗

    1572人阅读

    的确,未经申请或未获批准擅自建设的集装箱式住房、车库等,若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和规划许可证,则属违法建筑。违规建筑需满足两个条件:具规模和稳定性,违反法定程序且未经审批。集装箱房子流动性强,不构成稳定建筑,但如用于仓储占用公共用地,影响环境或居民生活,城市管理机构可介入要求搬迁。

  • 湖北拆迁安置标准是怎样的

    1887人阅读

    湖北省拆迁安置标准制定涉及产权交换补偿,主要考虑被征收房屋价值,不低于征收决定公告发布日市场价格,并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则按各城市规定和计算方法确定,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可查阅政府文件。

  • 拆迁协议与协议拆迁的区别是什么

    1158人阅读

    拆迁协议涉及政府征收部门与被拆迁房屋产权拥有者,规定拆迁后的经济赔偿;而协议拆迁则涉及开发商与房产所有者,探讨是否实施拆迁。法律效力上,前者遵循行政诉讼法,后者则通过民事协商或诉讼解决争议。两者在主体、内容和法律效力上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