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社保纠纷精选解答 > 自己可以交社保吗

自己可以交社保吗

时间:2024.03.03 标签: 劳动纠纷 社保纠纷 阅读:1078人
律师解析:
关于个人社保的缴纳问题,您可以选择自行缴纳,并以自雇人士的身份参保。
在我国,社保缴费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个人缴付与单位承担。
通常来说,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资金仅限于社保制度中的养老金医疗保险这两大范畴,然而若通过单位支付社会保障费,您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
因为单位能够协助您缴付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在内的多项费用。
若您希望自主缴纳社保费用,请前往当地所属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网点或者区县级别的社保局(亦称劳动保障局)进行申请和登记办理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如果公司老板跑路,员工需要证明自己的工作关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获取工作证明:劳动合同:首先,查看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这是证明劳动......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产假多少天

    王哲男律师

    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所有女性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都享受产假待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播放量:844 2022-06-08
  • 男方的生育险女方可以用吗

    沈辉律师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⑵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时,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已为男职工正常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不含补缴、欠缴和中断缴费)满10个月以上。

    播放量:693 2022-06-08
  • 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立刻解除劳动合同吗

    郝玉鑫律师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这种情况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播放量:1162 2022-06-07
  • 广州社保缴纳费用标准是怎样的

    1390人阅读

    购车首年需按规定缴纳固定不变的强制性保险费用,费用标准根据车辆座位数和属性而定。私家车保险费用低于货车,座位数越多费用越高。计算公式为:最终保费=强制保险基本保费×(1+道路交通事故浮动比率)×(1+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浮动比例)。

  • 外地人在厦门失业金领取标准是怎样的

    1615人阅读

    根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确保高温津贴及时发放的通知》规定,全省范围内将实施高温津贴制度。从六月到九月,连续四个月,劳动者每人每月将获得人民币叁佰元的补贴。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的权益,确保他们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能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也是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怎样的

    1222人阅读

    子女教育每月定额扣除1000元,自三周岁起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继续教育每月400元或一次性3600元扣除。大病医疗超过1.5万元部分每年限额内据实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每月扣除1000元。住房租金按城市每月扣除800元、1100元或1500元。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扣除2000元,非独生子女分摊每月不超过1000元。

  • 机关单位生育津贴和工资冲突吗

    1635人阅读

    机关单位的生育津贴和薪资存在冲突。生育津贴是对产妇分娩劳动的一种补偿,而薪资是对员工提供劳务的回报。因此,两者性质不同,不能同时领取。当员工享受生育津贴时,单位不再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