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结婚精选解答 > 我的伯伯和我舅舅的女儿能结婚吗

我的伯伯和我舅舅的女儿能结婚吗

时间:2024.03.31 标签: 婚姻家庭 结婚 阅读:1316人
律师解析:
根据现行法例,以下两类人群无法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首先,与自身的亲手足以及堂系中的手足、表系中的手足不能缔结姻缘;
其次,同一辈分内的叔父(伯父)、姑母(姨母)等直系长辈与侄子(女)、外甥(女)之间也不被允许踏入婚姻的殿堂。
换言之,叔父(伯父)不能与长兄或弟弟所生的女儿成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精神病患者的婚姻能力取决于其病情、治疗情况以及是否能够满足结婚的法律要求。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是有权结婚的,但这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比如精神病患者的......

堂兄妹之间结婚是不被法律允许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堂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因此他们的婚姻在中国是非法的,无法进行法律上的婚姻登记。如果堂兄妹之间......

近亲结婚不可以领证。近亲结婚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的结婚。由于近亲结婚可能导致遗传基因问题,增加后代出生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签订的婚前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婚前协议需合法制定,遵循公序良俗,强调财产权划分和真实意愿。协议内容广泛,涵盖财产权、居住、家务、费用、财产制度、个人资金、子女姓氏抚养及家庭暴力预防等婚姻相关事项,以书面形式表达双方共识,体现自愿原则。

    浏览量:848 2024-06-07
  • 哪些情况下不能结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从法律角度看,不宜结婚的情况包括:重婚(违法),双方有直系血亲或近亲关系(禁止),以及未满足法定年龄要求(男方22岁以上,女方20岁以上)。这些因素构成结婚的法律障碍。

    浏览量:889 2024-06-07
  • 男方患有哪些精神疾病可能导致婚姻无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精神疾病并不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无效的法定理由。无效婚姻仅限于重婚、近亲结婚及未达适婚年龄,如当事人据此主张婚姻无效,法院通常会驳回此类诉讼请求。

    浏览量:1473 2024-06-07
  • 重婚罪是男女双方都要判刑吗

    李文娇律师

    无论男女,只要犯了重婚罪,就要按照刑法的规定来处罚。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男女双方都已婚,或者明知对方已婚而仍然结婚的,男女双方才会都被处罚。

    播放量:677 2022-06-09
  • 怎么办理涉外结婚手续

    李文娇律师

    在具体办理时,1.提交双方婚姻状况证明(国外的证明须经公证机构公证),2.提交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关于申请人与前往投靠人是未婚夫妻的证明。

    播放量:873 2022-06-09
  • 重婚罪调查取证怎么进行

    李文娇律师

    1.不要轻易打草惊蛇,一旦发现一方有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迹象,应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大吵大闹只会适得其反。2.明察暗访其居住生活的场所。要认定重婚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他人同居生活。

    播放量:635 2022-06-09
  • 婚内男方放弃产权的流程是怎样的

    1133人阅读

    2024年工伤保险缴费标准根据行业风险程度设定,从0.2%到1.6%不等。金融保险等行业费率从0.5%降至0.2%,卫生保健、新闻出版等从0.5%降至0.4%。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支缴率等指标将纳入追踪监测,符合浮动标准的可选择上下浮动一档或两档。安全生产环境优秀、事故率低的单位将下调费率,反之则上升。

  • 复婚需要提前预约吗

    1088人阅读

    如已离婚的男女双方均愿复婚,可直接前往一方永久性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无需预约。复婚手续必须在居住地登记,不得异地办理。提交材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离婚证及无配偶、无近亲关系的声明。按一般婚姻登记程序办理即可。

  • 复婚需要户口本变更吗

    1593人阅读

    申请复婚时,需更新户口簿婚姻状况。离婚后,双方户口本会标注“离异”,复婚后应依法改为“已婚”。户口本作为重要身份信息,内容需与实际相符,变动后应及时更新。因此,复婚后需进行户口簿变更。

  • 婚姻自由法律规定是什么

    1313人阅读

    若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建议先友好协商,敦促尽快签约。如协商无果,可投诉举报,要求按法规支付超时两倍工资赔偿。赔偿自用工之日起算,至满一年,每周为基数。必要时,可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