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赔偿标准精选解答 > 商业保险工伤赔不赔

商业保险工伤赔不赔

时间:2024.05.18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赔偿标准 阅读:1453人
律师解析:
1.商业保险的理赔决策主要取决于投保人所选择的保单类型及其是否符合相应的理赔条件。在这方面,工伤保险及意外险之间并无任何冲突之处。一旦工伤伤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受害者同时满足上述两项保障的理赔条件,就应当得到双份赔偿。
2.依照我国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为雇员购置工伤保险乃用人单位的强制义务。因此,即使单位已经为员工购买了商业保险,也无法以此作为规避缴纳工伤保险责任的合法理由。
3.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已经选购了商业保险计划,只要员工遭受了工伤事故,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受伤员工提供相应的工伤福利待遇。
4.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具体规定,若因工作原因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且被认定为工伤,则伤者将享有以下工伤待遇
(1)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
(2)在停工留薪期内(即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仍需按照原有的标准发放;
(3)在停工留薪期内,如需护理,则由用人单位负责安排;
(4)在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将按照工伤职工所在地区的标准予以发放;
(5)如经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为1至10级伤残,还可享受伤残津贴(1至6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至10级伤残解除合同时领取)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至10级伤残解除合同时领取)等多项权益。
法律依据:
《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轻伤的民事责任赔偿标准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以及各地区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

轻伤的民事责任赔偿标准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以及各地区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钟玉琳律师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1,劳动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劳动者的近亲属能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有需供养的亲属还能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2,丧葬补助金的赔偿标准为上一年度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工资,3,一次性的工亡补助金的赔偿标准是以上一年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准,金额为人均收入的二十倍。

    播放量:1341 2022-06-07
  • 工地受伤赔偿纠纷律师收费标准怎么算

    1725人阅读

    公司裁员赔偿政策:合法裁员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月工资高于平均工资三倍者,以三倍为限,最高补偿十二年。非法裁员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裁员规定:裁减20人以上或占职工比例10%以上需提前30天向工会或职工说明,并报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保留优先权给签订长期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家中无其他劳动力和需抚养老幼的员工。裁员后六个月内重新招聘应优先通知并录用被裁员工。

  • 农村老人帮打工摔伤怎么赔偿

    1009人阅读

    依据雇佣合同,雇主需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超过68岁的退休人员,工作期间受伤应视为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赔偿应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误工、护理等费用及伤残赔偿金等。建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临时用工工伤赔偿标准有哪些

    1647人阅读

    若临时雇员的用人单位未依法购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时,赔偿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若用人单位拒赔,工伤保险基金会先行垫付相关福利。因此,即使员工为临时性质,其工伤赔偿也应按正式员工工伤保险标准执行。

  • 劳务人员下班途中发生车祸怎么赔偿

    1079人阅读

    劳务人员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因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企业通常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在此情况下,建议您积极与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及其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若对方不予配合或出现纠纷,可寻求法律途径,如起诉至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如有必要,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具体的法律建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