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4490人看过
导读:可以通过查看犯罪记录的方式确定自己曾经是否犯过帮信罪,只要被法院认定罪名成立就会留下案底,通过查询案底可以确定曾经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如果对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

一、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

1、可以通过查看犯罪记录的方式确定自己曾经是否犯过帮信罪

犯罪记录是不对外开放的,只保存在公安系统的内部网络中,如果想看自己犯罪记录的,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公民个人因考学、参军、招工需要,可以自行向公安机关申请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公民无权调查他人的犯罪记录。

2、普通公民不得随意查询他人犯罪记录信息

确有必要查询他人犯罪信息的,应当根据信息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相应的书式材料,经审查通过后能进行相关犯罪记录的查询。

3、犯罪记录,无论多少年都不可以消除

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国家机关会作相应封存和保密。除此之外,暂时没有全国性的“前科消除制度”。

二、出售信用卡的行为可能会构成帮信罪吗?

1、出售信用卡的行为可能会构成帮信罪。

综合判断主观明知,重点审查行为人提供信用卡或转账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行为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不能仅凭其供述和辩解,应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交易对象、与被帮助对象的关系、提供帮助的时间和方式、获利情况等方面综合认定。以行为人提供信用卡等网络支付工具为例,从行为人认知程度、既往经历方面来看,如果行为人20多岁,正常上学毕业,对信用卡的常见用途充分了解。

(1)从行为方式方面来看,行为人专门办理手机卡,绑定并开通大额转账功能的信用卡,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其信用卡不得出租、出让和买卖,行为人仍继续办理。

(2)从与使用信用卡人的关系方面来看,行为人与对方没有见过面,不熟悉,真实姓名、家庭住址一概不知,对使用信用卡干什么不关心。

(3)从个人获利情况方面来看,行为人之所以将自己的信用卡提供给他人,是他人承诺一次性或按月给其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使用费。如果符合以上情况,就说明行为人提供信用卡没有正当理由,因为一般人到银行办理信用卡不会存在难度,宁可出钱也不愿到银行办理信用卡的情形不存在常情常理。但如果行为人年幼或有精神障碍,或没有上过学,没用过信用卡,在被哄骗的情况下提供信用卡的,就缺少犯罪故意。再如,行为人认知能力、既往经历均正常,在亲属、朋友的请求下提供信用卡,本人没有获利或获利极少的,即使该信用卡确实用于了犯罪,也很难认定行为人有犯罪故意。亲属、朋友之间互借信用卡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亲属关系、紧密的朋友关系可以成为相互借用信用卡的正当理由,法律不能期待行为人在这种情况下拒绝提供。

2、要在主观认识与客观行为一致的范围内认定行为的性质。

无论是“帮信罪”还是“掩隐罪”,都以上游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帮信罪”和“掩隐罪”客观方面都是为上游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犯罪行为存在交叉重合。“帮信罪”客观上表现为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掩隐罪”客观上表现为提供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如果以“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的方式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或者为掩饰、隐瞒行为提供技术支持,犯罪行为就出现交叉重合。但如果能证明行为人与上游犯罪有通谋,则“帮信罪”与“掩隐罪”所有的客观行为都可归入诈骗罪的客观行为。

三、帮信罪间接故意怎么形成的?

1、明知自己的帮信行为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依旧放任这种后果发生,那么就有可能会构成帮信罪的间接故意。

(1)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与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基本相同,

(2)区别在于: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这里的危害结果也是行为人已经明知的危害结果。放任是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时,明知该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但仍然实施该行为,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由此可见,放任是以行为仅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为前提的。

2、间接故意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1)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如狩猎人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可能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

(2)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如为了抢劫财物而使用暴力放任被害人死亡,或者为了杀妻而在妻子碗内投放毒物时,放任孩子的死亡。

公民若是曾经因为涉嫌犯帮信罪被拘留、或者是被逮捕,最终没有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那么是不会留下犯罪记录的。如果对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帮信罪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