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期限
劳动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经的前置程序,必须在发生劳动争议一年之内提起,逾期不予受理。从概念的角度来讲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相关仲裁文书无效情况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已予以说明。
二、哪些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裁决的。没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无管辖权,作出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2、仲裁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不论是涉外仲裁,是国内仲裁,对不属于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事项进行裁决,裁决无效。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部分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部分超过仲裁协议范围的,超过部分无效。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或系伪造的。
5、仲裁裁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7、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仲裁裁决后不服怎么办
1、申请撤销裁决。
2、申请不予执行裁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58条规定: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2020-06-06 15:12:34 回复
咨询我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八条分别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裁定不予执行。该条文赋予了被执行人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的权利,但对于申请不予执行的具体时间和期限,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不予执行设立期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不予执行的申请期限作出明确的规定,则被执行人可以在案件执行中的任何阶段、任何时间提出不予执行申请。但如果被执行人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的任意时间都能提出不予执行,则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1、房屋损失和申请人占有期间的费用难以处理。涉及房屋的执行回转问题非常复杂,主要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房屋产权尚在申请执行人名下,其或自用或已出租至第三人用于商业经营。
2、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一是严重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时间利益。如果被执行人在10年前即提出不予执行且得到支持,申请人早就可以通过诉讼或协商等方式解决该纠纷,到如今本案可能早已处理完毕,申请人早就可以投入到新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新的的社会价值了。二是严重损害申请人的物质利益。
3、司法效率和司法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执行回转,不仅使法院10年前进行的执行工作全部作废,还将被迫继续做财产回转的无用功,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降低司法效率。同时,极大的挫伤司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申请执行人对司法公正性的怀疑,损害司法的权威和严肃性。
2020-06-06 15:13:34 回复
咨询我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八条分别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裁定不予执行。该条文赋予了被执行人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的权利,但对于申请不予执行的具体时间和期限,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2020-09-30 03:2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