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政强制法》
第五十条规定了代履行的适用条件和代履行的主体。
1.代履行的适用必须符合3个条件:
第
一,已经依法作出要求行政相对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这里的“等”意味着包括排除妨碍、恢复原状在内的所有可以由他人代替履行的义务,都可以适用代履行。
第
二,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一方面,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义务既包括行政相对人故意拖延不履行,也包括行政相对人无能力履行;另一方面,催告是实施代履行的必经程序,只有经过催告,行政相对人仍不履行义务的,才可以决定代履行。
第
三,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义务的后果已经或者即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反之,如果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义务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无须决定代履行。如此,可以进一步限制代履行的适用空间。
2.从《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看,代履行的主体既包括,也包括委托的没有利害关系的
第三人。对于何时由自行代履行,何时由委托的第三人代履行,《行政强制法》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根据行政决定所确定的义务的类型、所涉事务的专业性程度等因素来裁量决定。一般而言,如果义务的履行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并且在该领域内存在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且该个人或者组织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可以委托该个人或者组织实施代履行。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经审查,不适格的诉讼主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原告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二是诉讼被告不当;三是原告与被告不具备主体资格。
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对不适格当事人的处理。但审判实践中可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主体不合格的处理。原告与被告均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对他的起诉或应诉或其他诉讼行为,在经其他具备条件的当事人追认后,应当确认他的效力。
(2)委托代理的处理。如果有条件的当事人委托其代为诉讼或代为撤诉的可由其代为诉讼或为代撤诉,如果不委托其代为诉讼或代为撤诉的,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3)原、被告不适格的处理。原被告不适格的,一般裁定驳回起诉;被告不适格的,可以告知原告更换、原告不更换的,应当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简单说就是告错人了。
通过上面关于原告代理人不适格的裁定书,劳动争议中主体不适格如何理解问题的解答,相信你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