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立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立法上的确立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讼。”这是我国法律
第一次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地位,从此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有了立法依据。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生活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上述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提讼,人民应当依法受理。”环境保护法作为保护环境的特殊法,进一步明确了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主体——社会组织。1月7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至第五条,对《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做了详细的司法解释。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遂突破传统立法的限制,正式步入法制殿堂。
2、司法上的确立新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数量的增长和裁判结果的公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在司法界得到确定,适格原告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再不会以“主体不适格”这种理由被驳回。但是,我们在看到法律进步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的乐观,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依旧存在。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提起的诉讼。这里的行为或者不一定完全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国家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也可以对其提讼。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并且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此外,《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还对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作出了规定。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提起的诉讼。这里的行为或者不一定完全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国家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也可以对其提讼。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并且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此外,《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还对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作出了规定。
想获取更多行政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