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滥用代理权和无权代理的区别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1、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滥用代理权主要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情形。
2、滥用代理权:
(1)自己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甲自己正好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以乙的名义与自己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这就是自己代理的例子。
(2)双方代理:甲是乙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丙的代理人,乙想要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有一辆车想要卖掉,于是甲分别以乙、丙的名义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这就是双方代理的例子。
(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甲是乙的代理人,乙想要以20万买一辆二手车,丙正好有一辆15万的车想要卖掉,甲丙联合谎称此车20万,甲以乙的名义与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这就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例子。
通说认为,滥用代理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自己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同时为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和第三人,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只由一个人实施。例如,自然人甲委托乙购买生产设备,乙以甲的名义于自己订立合同,把自己的生产设备卖给甲。通常情况下,由于交易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难避免发生代理人为自己而牺牲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况。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自己代理也可能满足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双方的利益,甚至及时实现被代理人的利益。
现行法未规定自己代理。在实务中,对于自己代理的法律效力,有两种主张:
(1)无效说。自己代理违背了代理的本质特征,因此,自己代理无效。
(2)效力未定说。自己代理属于效力未定的行为,如事后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自己代理的法律后果就归属于被代理人。自己代理实际上是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形成了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未设计第三人,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被代理人应享有撤销权。如果自己代理的结果未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被代理人也未主张撤销,被代理人于代理人之间的民事行为自始发生效力。
双方代理又称同时代理,是指一人同时担任双方的代理人为民事行为。例如,甲受乙的委托购买电视机,又受丙的委托销售电视机,甲此时以乙丙双方的名义订立购销电视机合同。在通常情况下,双方代理由于没有第三人参加进来,交易由一人包办,一个人同时代表双方利益,难免顾此失彼,难以达到利益平衡。在有些情况下,这种“一手托两家”的双方代理行为,也有可能满足两个被代理人的利益,甚至及时实现他们的利益。
代理人的职责是为被代理人进行一定的民事行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违背了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信任,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
(1)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
(2)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知道代理的事项违法的行为;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
(4)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的行为。
专业解答一般代理权源于委托,限于常规民事诉讼活动,如起诉应诉、管辖异议、保全证据、申请回避、提交证据等,还包括表达观点和法庭辩论。特殊情况下,可扩展至执行申请及部分实体权利处理,如承认请求、变更诉讼策略、和解、反诉及上诉等。特别代理权则进一步涉及实体性诉讼权利,与委托人实体权益紧密相连。
专业解答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之差异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取决于被代理人的追认和第三人的知情情况。如果被代理人追认该代理行为,则代理行为有效;如果第三人在知情的情况下与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则可能构成表见代理,被代理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专业解答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法律界限明显。无权代理缺乏代理权的合理外观,仅涉及被代理人利益;而表见代理则因代理行为外观使人信赖其有代理权,涉及善意第三方权益。无权代理效力待定,需被代理人追认;表见代理则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力。
专业解答无权代理指代理人无权限却进行的代理,除非被代理人认可,否则不产生代理效力。而表见代理是第三方因被代理人的行为相信无权代理人有权限,与其签订合同,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无权代理效力取决于被代理人确认,而表见代理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不受其确认影响。
专业解答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之差异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取决于被代理人的追认和第三人的知情情况。如果被代理人追认该代理行为,则代理行为有效;如果第三人在知情的情况下与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则可能构成表见代理,被代理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律师解析 两者的不同点是: 1、构成要件不同。狭义无权代理,客观上没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表见代理,客观上具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 2、狭义无权代理立足于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表见代理立足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3、法律后果不同。狭义无权代理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追认而确定有效,被代理人的拒绝而绝对无效。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律师解析 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所实施的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相对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律师解析 (一)概念的区分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而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 (二)构成要件的区别 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1.行为人所为行为具备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2.行为人实施以他人名义所为意思表示时,没有代理权。 3.行为人与第三人所为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1.无权处分行为首先是财产处分权的欠缺。 2.处分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3.无权处分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三)法律效力的区别 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有三个方面,包括:追认权和拒绝权、视为本人同意以及催告权和撤销权。 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为民事行为;本人已经知道无权代理人以自己名义为民事行为;本人已确定地不作否认表示。最后,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包括催告权和撤销权。具体是指: (1)催告权 催告权是指在被代理人追认前,相对人可依自己的意志请求被代理人对是否追认代理权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的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在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的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2)撤销权 撤销权是指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撤回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的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方式作出。合同一旦撤销即不生效。 无权代理,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根本未经授权的代理。即当事人实施代理行为,根本未获得被代理人的授权。 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即代理人虽然获得了被代理人的授权,但他实施的代理行为不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之内。就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代理行为,成立无权代理。 3、代理权已终止后的代理。即代理人获得了被代理人的授权,但在代理证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代理人继续实施代理行为,就其超过代理权存续期限所实施的代理行为,成立无权代理。
律师解析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主要区别包括: (一)构成要件不同:尽管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但其构成要件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本无代理权而从事代理行为,且其无权代理行为也不可能使相对人信赖其有代理权。因此,狭义无权代理也可以称为“纯粹的无权代理”。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人所从事的无权代理行为,使善意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 (二)法律效果不同:在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况下,本人享有追认权。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效力;如未经过本人追认,本人对该无权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因此,无权代理行为能否发生效力根本上取决于本人是否追认。 (三)本人是否有权否认无权代理的效果:表见代理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之处在于本人不得享有追认权,也就是说,只要相对人提出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主张表见代理的效力时,根本不考虑本人是否追认的问题。本人即使不追认,也不影响表见代理的构成。 (一)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即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意思表示; 2、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即属于自始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已终止三种情况; 3、行为人与第三人所为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客观上存在使善意第三人相信无权代理人拥有代理权的理由; 2、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即第三人无从知道无权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权; 3、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所为的法律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和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律师解析 两者的不同点是: 1、构成要件不同。狭义无权代理,客观上没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表见代理,客观上具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由。 2、狭义无权代理立足于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表见代理立足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3、法律后果不同。狭义无权代理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追认而确定有效,被代理人的拒绝而绝对无效。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