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3、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4、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9、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
10、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
1
1、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等处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确有错误的;
1
2、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培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
1
3、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给付劳动者工资性住房补贴所产生的争议;
1
4、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劳动合同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或者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争议;
1
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的争议;
1
6、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为其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而造成损失,请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此所受损失的争议;
1
7、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
1
8、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以派遣单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1
9、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程序上按照《劳动法》处理,因此应受理此类案件。)
20、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2
1、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的,人民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二、哪些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专业解答1、在本地区范围内所产生的劳动争议问题,应由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受理及管理。具体来说,这类争议可根据其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或用人单位注册地点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限进行划分。2、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问题,则由用人单位注册地址所在地区域或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审理。若劳动合同履行地点不够清晰明了,则应由用人单位注册地址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行使管辖权。
专业解答劳动争议纠纷和劳动合同纠纷是两种常见的劳动法律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劳动合同履行、工资待遇、社保福利等多个领域。而劳动合同纠纷主要围绕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等环节。处理这两种纠纷时,关注的重点不同:劳动争议需综合考量复杂因素,劳动合同纠纷则侧重于合同条款本身。
专业解答劳动争议的解决有四种途径: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协商是双方自主解决争议;调解可以借助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或社区调解组织;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业解答处理劳动争议,双方可以先沟通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的,可以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并非诉讼的必经程序,未经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专业解答劳动争议解决有多种途径,可先自主协商,找权益平衡;第三方调解也不错,如企业调解委员会或基层组织;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服,还可诉诸法院。每种途径都适应不同情境,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