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四川法律咨询 > 广安法律咨询 > 广安其他法律咨询 > 企业资金要如何进行筹集和管理

企业资金要如何进行筹集和管理

熊* 四川-广安 其他咨询 2020.09.30 20:25:49 448人阅读

企业资金要如何进行筹集和管理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广安律师 其他律师 广安其他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难免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筹集资金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来确定筹资方式,预测筹资风险,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方案。
(一)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与风险
1、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
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分为自有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自有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有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融资租赁、杠杆收购。企业采用吸收自有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采用负债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较大,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不同渠道及方式的筹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相差很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及外部环境挑选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
2、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
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造成财务困难的风险。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分为内因和外因。筹资风险的内因主要有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的利息率等。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有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等。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资本供求的变化,资本市场供给宽松时,较易筹集资金,若资本市场供给较紧,筹集资金较难,这时要谨防风险的产生;利率水平的变化,应注意因资金成本的升高而带来的受益下降;获利能力的变化,筹资时应坚持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原则;资本结构的变化,注意因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综合资金成本升降。
(二)企业资金的合理筹集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如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过多,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3、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的规模,采取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保障偿债能力。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还款风险也会相对的降低。
4、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低,企业还款的风险大;使用期限长的,还款的风险可以延后,但利息高,总的筹资风险不一定就低。如果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或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或过高,而由于企业投资效益尚未发挥尽致,造成还款困难,风险加大。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同时,还款期限不能太过于集中,否则还款金额过大,有可能超过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
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测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期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资产负债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有效地对筹资风险进行监控,使企业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企业资金的管理
企业资金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企业所有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合理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企业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2、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
首先,要用好现有资金。财会工作人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还要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核变为直接参与,事后“监督”变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
其次,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产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3、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对内部资金收益进行分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分配形式应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为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流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企业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楚,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其次,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再次,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监督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入手。
1、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推行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资金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问题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
(2)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决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有效监督机制
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的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部统一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企业应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3、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帐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使下属单位资金的进出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的资金预算。通过实施全面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由此可见,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的筹集与管理这个中心,优化资金的结构,合理化筹集资金,多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财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0-09-30 20:26:49 回复

对于企业资金能怎么进行筹集和管理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难免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筹集资金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来确定筹资方式,预测筹资风险,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方案。
(一)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与风险
1、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
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分为自有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自有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有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融资租赁、杠杆收购。企业采用吸收自有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采用负债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较大,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不同渠道及方式的筹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相差很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及外部环境挑选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
2、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
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造成财务困难的风险。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分为内因和外因。筹资风险的内因主要有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的利息率等。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有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等。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资本供求的变化,资本市场供给宽松时,较易筹集资金,若资本市场供给较紧,筹集资金较难,这时要谨防风险的产生;利率水平的变化,应注意因资金成本的升高而带来的受益下降;获利能力的变化,筹资时应坚持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原则;资本结构的变化,注意因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综合资金成本升降。
(二)企业资金的合理筹集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如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过多,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3、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的规模,采取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保障偿债能力。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还款风险也会相对的降低。
4、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低,企业还款的风险大;使用期限长的,还款的风险可以延后,但利息高,总的筹资风险不一定就低。如果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或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或过高,而由于企业投资效益尚未发挥尽致,造成还款困难,风险加大。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同时,还款期限不能太过于集中,否则还款金额过大,有可能超过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
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测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期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资产负债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有效地对筹资风险进行监控,使企业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企业资金的管理
企业资金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企业所有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合理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企业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2、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
首先,要用好现有资金。财会工作人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还要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核变为直接参与,事后“监督”变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
其次,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产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3、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对内部资金收益进行分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分配形式应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为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流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企业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楚,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其次,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再次,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监督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入手。
1、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推行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资金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问题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
(2)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决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有效监督机制
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的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部统一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企业应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3、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帐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使下属单位资金的进出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的资金预算。通过实施全面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由此可见,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的筹集与管理这个中心,优化资金的结构,合理化筹集资金,多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财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难免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筹集资金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来确定筹资方式,预测筹资风险,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方案。 (一)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与风险 1、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 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分为自有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自有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有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融资租赁、杠杆收购。企业采用吸收自有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采用负债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较大,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不同渠道及方式的筹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相差很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及外部环境挑选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 2、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 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造成财务困难的风险。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分为内因和外因。筹资风险的内因主要有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的利息率等。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有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等。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资本供求的变化,资本市场供给宽松时,较易筹集资金,若资本市场供给较紧,筹集资金较难,这时要谨防风险的产生;利率水平的变化,应注意因资金成本的升高而带来的受益下降;获利能力的变化,筹资时应坚持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原则;资本结构的变化,注意因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综合资金成本升降。 (二)企业资金的合理筹集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如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过多,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3、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的规模,采取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保障偿债能力。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还款风险也会相对的降低。 4、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低,企业还款的风险大;使用期限长的,还款的风险可以延后,但利息高,总的筹资风险不一定就低。如果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或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或过高,而由于企业投资效益尚未发挥尽致,造成还款困难,风险加大。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同时,还款期限不能太过于集中,否则还款金额过大,有可能超过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 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测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期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资产负债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有效地对筹资风险进行监控,使企业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企业资金的管理 企业资金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企业所有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合理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企业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2、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 首先,要用好现有资金。财会工作人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还要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核变为直接参与,事后“监督”变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 其次,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产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3、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对内部资金收益进行分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分配形式应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为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流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企业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楚,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首先,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其次,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再次,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监督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入手。 1、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推行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资金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问题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 (2)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决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有效监督机制 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的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部统一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企业应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3、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帐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使下属单位资金的进出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的资金预算。通过实施全面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由此可见,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的筹集与管理这个中心,优化资金的结构,合理化筹集资金,多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财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难免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筹集资金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来确定筹资方式,预测筹资风险,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方案。
(一)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与风险
1、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
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分为自有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自有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有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融资租赁、杠杆收购。企业采用吸收自有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采用负债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较大,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不同渠道及方式的筹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相差很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及外部环境挑选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
2、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
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造成财务困难的风险。企业资金筹集的风险分为内因和外因。筹资风险的内因主要有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的利息率等。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有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等。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资本供求的变化,资本市场供给宽松时,较易筹集资金,若资本市场供给较紧,筹集资金较难,这时要谨防风险的产生;利率水平的变化,应注意因资金成本的升高而带来的受益下降;获利能力的变化,筹资时应坚持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原则;资本结构的变化,注意因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综合资金成本升降。
(二)企业资金的合理筹集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如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过多,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3、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的规模,采取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保障偿债能力。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还款风险也会相对的降低。
4、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低,企业还款的风险大;使用期限长的,还款的风险可以延后,但利息高,总的筹资风险不一定就低。如果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或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或过高,而由于企业投资效益尚未发挥尽致,造成还款困难,风险加大。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同时,还款期限不能太过于集中,否则还款金额过大,有可能超过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
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测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期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资产负债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有效地对筹资风险进行监控,使企业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企业资金的管理
企业资金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企业所有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合理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企业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2、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
首先,要用好现有资金。财会工作人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还要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核变为直接参与,事后“监督”变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
其次,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产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3、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对内部资金收益进行分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分配形式应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为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流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企业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楚,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其次,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再次,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监督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入手。
1、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推行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资金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问题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
(2)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决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实现有效监督机制
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的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部统一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企业应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3、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帐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使下属单位资金的进出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的资金预算。通过实施全面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由此可见,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的筹集与管理这个中心,优化资金的结构,合理化筹集资金,多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财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