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简而言之,实际控制人就是能够实际控制上司的那个人,或者叫幕后老板。
公司法涉及的实际控制人主要是两种:
1.公司的的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通过投资关系实际控制);
2.隐名股东(即实际股东、实际出资人、通过代持股权协议实际控制。
实际控制人的规定散见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两个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等文件。归结而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认定为“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并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1)单独或者联合控制一个公司的股份、表决权超过该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行使的表决权;
(2)单独或者联合控制一个公司的股份、表决权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三十;
(3)通过单独或者联合控制的表决权能够决定一个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当选的;
(4)能够决定一个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
(5)有关部门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某一主体事实上能对公司的行为实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专业解答实际控制者乃是在企业中尽管未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责任人,然而借助于投资关系、协议或是其他一系列的筹划和部署,得以实际掌控公司各项行为的个人或团体组织。在涉及到集资诈骗罪的案件中,实际控制者往往扮演着策划并操控非法集资活动的核心角色。
专业解答如若法院强制执行法人代表并非实际经营负责人,当事人可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澄清事实,明确表示并非真实法人身份。申请人需积极搜集证据材料,充分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以各种形式的公司文件及证人为依据,说明自身仅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而非实际经营操作者。通常情况而言,无论公司遭遇何种纠纷案件,法律责任均不应对法人代表个人产生直接牵连作用,不必过于担忧公司最终因案件而进入执行程序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专业解答实际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在公司中的角色有显著差异。实际控制人通常是主要投资方或掌握控制权的人士,主要负责掌控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而法定代表人则是公司的象征性代表,负责管理和操作,并依法参加民事活动。在法律责任上,法律对法人代表有明确规定,旨在引导他们更有效地执行会计法规定。
专业解答确定实际控制人身份的法律要素包括:拥有公司50%以上股权,或在董事会决策中掌握30%以上投票权,或直接左右半数以上董事的选任,或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若仍无法确定,由中国证监会认定。
专业解答集资诈骗罪涉及自然人和法人等组织。自然人需达法定年龄、能力,单位涵盖公司、企业等。非法集资者,视金额大小,处三至七年或七年以上徒刑,罚金十万至五百万元或没收财产。单位犯罪者,除罚款外,主管及直接责任人员亦受罚。涉案金额10万以上为“数额较大”,100万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以上且后果严重者受重罚。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