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不清或有争执的债权、债务,也应核准数额上报,待批准后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核准数字,查明原因。根据清查情况,编制全部清查结果的实存账存对比表(亦称财产盈亏报告单),对各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经济责任,据 实提出处理意见,呈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对于债权债务在核对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应及时组织清理;对于超储积压物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 2.调整账簿,做到账实相符。在核准数字,查明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财产盈亏报告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使各项财产物资做到账实相符。在做好以上调整账簿工作后,即可将所编制的财产盈亏报告单和所撰写的文字说明,一并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 3.经批准,进行账务处理。当有关领导部门对所呈报的财产清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后,应严格按批复意见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并追回由于责任者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如何设置科目? 待处理财产 损溢科目。各项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净值,在批准前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批准后结转已批准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数登记在该科目的借方,该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 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盈数;各项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净值,在批准前记人该科目的借方,批准后结转已批准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数并登记在 该科目的贷方,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为分别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盈亏情况,应开设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一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二级明细分类科目进行核算。 一、财产物资盘盈的核算 在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保管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不准确等原因发生实物数字大于账面数字的情况为盘盈。 (一)流动资产盘盈的核算 1.现金的盘盈。 例: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现金50元。经核查,原因不明,经批准转作营业外收入。 (1)在批准前,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所确定现金的盘盈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现金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 (2)在批准后,根据查明的原因予以转账,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50 贷:营业外收入50 2.材料的盘盈。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钢材4吨,价值14000元。经核查,该项盘盈系计量仪器不准所致,经批准作冲减管理费用处理。 (1)在批准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所确定的材料盘盈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14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4000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予以转账,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4000 贷:管理费用14000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例:某企业年终进行财产清查,发现账外机器-台,估计原值20200元,八成新。经批准,应将固定资产盘盈的净值列作营业外收入。 (1)在批准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所确定固定资产的盘盈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20200 贷:累计折旧4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16000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予以转账,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6000 贷:营业外收入16000 二、流动资产褪亏或毁损的账务处理 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财产物资由于管理不善、非常损失等原因造成的实物数字小于账面数字的情况为盘亏或毁损。 (一)流动资产盘亏或毁损的核算 1.现金的盘亏。 例: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80元。经核查,应由出纳人员负责赔偿。 (1)在批准前,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所确定现金的盘亏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80 贷:现金80 (2)在批准后,根据查明的原因转账,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某出纳员8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80 2.材料的盘亏或毁损。 材料盘亏或毁损的处理,在批准以前应先结转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批准以后。再根据造成亏损的原因,分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①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亏损,经批准可列作管理费用。 ②属于超定额短缺和亏损,能确定过失人的,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应向保险公司索赔。将扣除过失人、保险赔款以及残值后的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③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扣除保险赔款和残值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如: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材料15000元。经查明,该项盘亏的材料中,有5000元为定额内的自然损耗,另外10000元属于过失人造成的损失。 (1)在批准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所确定的材料盘亏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5000 贷:原材料15000 根据规定,企业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转出。本例库存材料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1700元(10000×17%),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2)在批准后,分不同情况处理,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11700 管理费用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6700 (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固 定资产盘亏的处理,在批准前应先结转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批准以后,再根据盘亏的各种原因,分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①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计入营业 外支出: ②属于过失人造成的,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应向保险公司索赔,在会计上作其他应收款处理。 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办理注销手续,并将固定资产卡片从原来的归类中抽出,另行保管,同时,还应在固定资产登记簿上作相应的记录。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车床一台,账面原值40000元,已提折旧20200元。 1.在批准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所确定的固定资产盘亏数,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2020 累计折旧20200 贷:固定资产40000 2.在批准后,转销固定资产净损失,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120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2020 三、坏账损失及无法偿还债务的账务处理 企 业因赊销所发生的应收账款,可能因债务单位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在会计上称为坏账。由于坏账的发生而导致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会影响企业的经 营效益。在财产清查中,如果有长期未清的往来款项,应及时处理,由于对方单位撤销或债务人不存在等原因造成确实收不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应予以转销。坏账 损失的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所谓直接核销法是指企业确认坏账损失已经发生时,直接列入当期损益。采用直接核销法在批准前不做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而是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所谓备抵法是指根据稳健性原则,预先估计坏账损失数提取坏账准备。备抵法能使企业均衡负担坏账损失,预先考虑风险的存在,能真实反映当期效益,避免虚列账款,明盈实亏。 企业的应收账款具备以下三 个条件的任何一个时,应确认为坏账: ①因债务人破产或被撤销,依照民事诉讼法进行清偿后,确实无法追回的应收账款; ②因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认为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③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经查确实无力偿还的应收账款。 采用备抵法的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账户,核算坏账准备的提取和转销情况。坏账准备账户属于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账户,贷方登记坏账准备的提取款,借方登记坏账准备的冲销数,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已经提取、尚未冲销的坏账准备数。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清算期间的职工生活费; (2)清算财产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费用; (3)清算期间公司设施和设备维护费用以及审计评估费用; (4)为债权人共同利益而支付的其他费用,包括债权人会议会务费、清算公司催收债务的差旅费及其他费用。 另外,在破产清算的情况下,清算费用还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1、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清算组织要全面清理公司的全部财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要流动资产;不仅包括有形资产,还包括无形资产;不仅包括债权,还包括债务。在清理后,清算组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2、通知、公告债权人并进行债权登记。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为了防止清算组对个别债权人进行优先清偿,新法增加规定了在债权申报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的法定义务。 3、提出财产估价和清算方案。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提出收取债权和清偿债务的具体安排,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确认。 4、分配财产。清算的核心任务是分配财产。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财产的分配顺序依次为: (1)支付清算费用; (2)支付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 (3)缴纳所欠税款; (4)清偿公司债务; (5)上述四项款项清偿完毕之后的公司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费用,是指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是清算组为开展清算工作而支付出的全部费用,如公告费、咨询费、差旅费、办公费、清算组成员的报酬等,应从公司清算财产中优先拨付。 《公司法》仅仅规定了清算费用应从公司清算财产中优先拨付,并未规定清算费用的认定标准,也没列举清算费用的范围。不过我国《企业破产法》第41条规定:“人民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已失效)也曾在第23条规定:“下列清算费用从清算财产中优先支付: (一)管理、变卖和分配企业清算财产所需的费用; (二)公告、诉讼、仲裁费用; (三)在清算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由于基本理论的相似性,上述两个文件关于清算(破产)费用规定可以在确定《公司法》第187条第2款所规定的“清算费用”时作参照之用。 因为清算费用的优先偿付性,清算费用的支出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所以必须对清算费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想获取更多公司经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