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解析: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属于强制性措施的一种,并不直接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已被确认为有罪之人。此项措施主要用于防范某些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能对刑事诉讼程序产生阻碍作用,确保刑事诉讼能够有序地推进,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特定条件下,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获得暂时性的人身自由,无需被羁押于看守所内。
然而,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是否认罪,往往需要根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法院对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被告人的供述、证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因此,取保候审与认罪之间并无直接的法律关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专业解答从法律角度来看,取保候审意味着刑事调查已经开始,针对的是已经立案的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之前,这种措施很少见,因为它只能在涉嫌犯罪行为的情况下适用。取保候审不是定罪的前提,而是侦查阶段为了保障诉讼程序和嫌疑人权益而采取的一种宽松的强制措施。
专业解答已经被取保候审代表满足了法定可以被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被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最终可能会被判处的刑罚为管制等。在满足取保的条件之后,还需要缴纳保证金、或者是提供满足条件的保证人。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