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能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一旦侵权行为发生,被侵权人有多种救济途径,包括要求停止侵害等民事责任,严重时需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被侵权人留存证据很关键,能为维权提供有力支持。协商不成可诉讼。
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无意或故意侵害他人名誉权。同时,若发现自身名誉权被侵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根据侵权情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如情节较轻先协商,协商不成及时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02 21:06:02 回复
咨询我
损害个人名誉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民法典》有相关规定且被侵权人应留存证据维权。
《民法典》明确自然人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多种民事责任,严重时需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等。
解决措施与建议:被侵权人要留存如聊天记录、书面材料等相关证据,这有助于在维权时提供有力支持。若情节较轻,先与侵权人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名誉权,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02 19:22:54 回复
咨询我
1. 损害个人名誉可能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依法维权。
《民法典》赋予自然人名誉权,他人通过侮辱、诽谤等侵害名誉权构成侵权,如网络恶意诋毁、编造谣言等。
2. 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严重时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要留存聊天记录等证据。
3. 情节较轻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若名誉权被侵害,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1-02 19:02:24 回复
咨询我
如果损害了个人的名誉,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具体说明如下:
1. 法律依据: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人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侵权后果:若有人实施了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等;若后果严重,侵权人可能还需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 证据留存:被侵权人应留存聊天记录、书面材料等证据,以便维权。
4. 维权方式:
(1)若情节不严重,可先与侵权人协商解决。
(2)若协商无果,则可以向法院起诉。
2025-01-02 17:43:39 回复
咨询我
1. 当他人损害个人名誉时,根据《民法典》规定,我们应明确自己享有名誉权,他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若遭受名誉权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多种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3. 若侵害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需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等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 被侵权人要留存相关证据,像聊天记录、书面材料等,以便在维权时能有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5. 若情节较轻,可先与侵权人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2025-01-02 17:2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