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工伤赔偿中月数计算的确复杂,涉及不同赔偿项目有不同规定。
1. 停工留薪期方面,一般不超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且延长不超12个月。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保障职工受伤期间基本生活和权益。
2. 伤残津贴等相关赔偿,如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各级伤残支付比例不同,“本人工资”按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
建议用人单位和职工熟悉相关规定,严格按法律要求执行。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相关费用,职工要及时主张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工伤赔偿顺利进行。
2025-01-08 11:21: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停工留薪期月数计算**:一般不超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延长不超12个月。在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保障了职工受伤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2. **伤残津贴等相关赔偿月数计算**:以一级至四级伤残为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后,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比例,且“本人工资”按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明确了赔偿的计算标准。
提醒:
工伤赔偿中月数计算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具体案情不同计算可能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08 10:57:02 回复
咨询我
(一)关于停工留薪期月数计算及相关要点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要是职工的伤情比较严重或者情况有些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是可以适当延长这个期限的,不过延长的时间不能超过12个月。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每个月按时支付。这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受伤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让职工在养伤期间经济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二)伤残津贴等相关赔偿的月数计算及要点
以一级至四级伤残为例,职工会保留劳动关系,但要退出工作岗位,然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具体标准是,一级伤残的伤残津贴是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是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是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是本人工资的75%。这里提到的“本人工资”,指的是工伤职工因为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这是为了合理确定伤残津贴的支付标准,与职工受伤前的工资水平相挂钩。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025-01-08 10:08:31 回复
咨询我
在工伤赔偿里,月数计算有讲究。
1. 停工留薪期方面,通常不超12个月。要是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能适当延长,不过延长最多也不超12个月。而且在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发放,保障职工生活不受影响。
2. 伤残津贴等赔偿上,像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但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按本人工资90%付,二级85%,三级80%,四级75%。这里“本人工资”是指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总之,赔偿项目月数计算得按法律和职工实际来定。
2025-01-08 09:37:5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工伤赔偿中月数计算复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可延长但不超12个月;伤残津贴等相关赔偿依据伤残等级不同按月支付,“本人工资”按工伤职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
法律解析:
1、对于停工留薪期,法律规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这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受伤治疗期间的权益,同时也避免单位负担过重。若伤情严重等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最长不超12个月,且在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
2、伤残津贴方面,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比例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明确为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这是为了更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月数计算涉及诸多细节,若对具体赔偿月数计算或相关规定存在疑惑,建议向专业律师或相关法律机构咨询。
2025-01-08 08: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