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有权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公司应按月支付。这是《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的,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1. 停工留薪期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最长不超12个月。这是为了合理界定职工停工接受治疗的期限,平衡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2. 评定伤残等级后待遇会发生变化,停发原待遇,职工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保障其后续生活和康复需求。
若公司拒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建议员工收集相关工伤证明、医疗记录等证据,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025-01-18 12:03:01 回复
咨询我
1. 职工要是因为工作出了事受伤,或者得了职业病,得停下工作去治伤,这时候有个停工留薪期。在这个期间,原来的工资和福利都不会变,单位得按月把钱给到职工手里,这是《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说的。
2. 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要是伤得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延长,但最多再延长12个月。
3. 等职工伤残等级评定好了,原来的待遇就停发,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公司得给工资,要是公司耍赖不给,员工可以走劳动仲裁等法律路子维权。
2025-01-18 11:43:22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员工遇到公司在停工留薪期内拒绝支付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的情况,首先要做的是与公司进行友好协商。可以找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直接与上级领导沟通,清晰、明确地向他们说明自己正处于停工留薪期,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公司有义务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要求公司尽快支付拖欠的工资。
(二)若与公司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以及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通过调解,有可能促使公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支付相应工资。
(三)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治疗病历、工资发放记录等,以证明自己处于停工留薪期以及公司未支付工资的事实。仲裁委员会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四)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循法院的程序要求,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025-01-18 10:15:4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在停工留薪期内公司应给员工发放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若公司拒绝支付,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解析:
1、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是为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使其不因受伤而遭受经济损失。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这是对停工留薪期时长的合理限定,兼顾了职工治疗和单位正常运营。
3、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待遇的转换有明确规定。若公司拒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员工合法权益受损。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或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18 09:08:4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停工留薪期权益明确: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保障了职工在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2. 期限规定: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最长不超12个月,此规定既考虑职工康复需求,也兼顾企业正常运营。
3. 待遇变更: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确保职工后续能得到合适保障。
4. 维权途径:若公司拒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
提醒:
员工遇到公司拒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情况,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以便更好维护自身权益,案情复杂时可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1-18 08: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