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执行法院应裁定终结执行程序。仲裁裁决未生效就没有强制执行力基础,此时继续执行缺乏依据。
(二)当事人若有证据证明存在可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像仲裁程序违法、仲裁员枉法裁决等,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三)法院审查后,若确有法定撤销情形,会裁定撤销仲裁裁决。之后当事人可重新协商,选择向法院起诉或者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后申请仲裁来解决纠纷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2025-02-28 16:42:11 回复
咨询我
仲裁未生效且在执行阶段时,执行法院按规定要裁定终结执行程序。毕竟未生效的仲裁裁决,没有强制执行力的基础。
要是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有证据表明存在可撤销的法定情形,像仲裁程序违法、仲裁员枉法裁决等,能在规定期限内向中院申请撤销。
法院审查属实会撤销裁决。之后,当事人可重新协商,选择起诉或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来解决纠纷 。
2025-02-28 16:20:1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仲裁未生效且处于执行阶段,执行法院应裁定终结执行程序;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的,可申请撤销裁决,之后重新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
法律解析:
仲裁裁决未生效就没有法定强制执行力基础,所以执行法院要裁定终结执行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若能拿出证据证明存在像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仲裁员枉法裁决等可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法院受理审查后,属实就会裁定撤销。撤销后,当事人可依具体纠纷重新协商,选择向法院起诉或者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后申请仲裁。如果大家在这方面遇到难题,不确定自身权益如何保障,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合法的解决方案 。
2025-02-28 15:07:03 回复
咨询我
1. 在仲裁未生效且处于执行阶段,执行法院应按规定裁定终结执行程序。这是由于未生效的仲裁裁决缺乏法定强制执行力基础。
2. 若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掌握证据证明存在可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像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仲裁员有枉法裁决行为等,能在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法院受理并审查后,若确实存在法定撤销情形,便会裁定撤销。
3. 撤销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可依据具体纠纷状况,重新协商。既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也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再申请仲裁来化解矛盾。
2025-02-28 13:48:29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仲裁未生效却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法院按规定需裁定终结执行程序。这是由于未生效的仲裁裁决不具备强制执行力的法定基础,不能作为执行依据。
(2)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若掌握证据证明存在可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像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仲裁员枉法裁决等,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3)法院受理申请并审查,若确定存在法定撤销情形,会依法裁定撤销仲裁裁决。之后当事人可依据具体纠纷情况,重新协商,选择向法院起诉或者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后申请仲裁来解决问题。
提醒:
关注仲裁裁决生效情况,有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情形及时申请撤销,重新选择纠纷解决途径要谨慎 。
2025-02-28 13:0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