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仲裁裁决书撤销期限具有严格规定,一旦过了该期限,法院不会受理撤销申请,这旨在维护仲裁裁决的稳定性与权威性。
(2)即便过了撤销期限,存在法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情形时,当事人能在执行程序中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申请。
(3)法定不予执行情形多样,涵盖无仲裁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违法、证据伪造、对方隐瞒关键证据、仲裁员违法违纪等。法院审查属实便会裁定不予执行。
提醒:
注意仲裁裁决撤销期限,若错过,需了解法定不予执行情形,有需要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
仲裁裁决书过了撤销期限,一般不能再申请撤销。因为撤销有法定时间限制,逾期法院不受理。
但要是符合法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况,当事人能在执行程序里,向负责执行的法院申请。
这些情况有:无仲裁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违法;证据伪造;对方隐瞒关键证据;仲裁员有违法裁决行为。法院审查属实,就会裁定不予执行 。
结论:
仲裁裁决书过撤销期限一般不能申请撤销,但符合法定情形可在执行程序中申请不予执行。
法律解析:
撤销仲裁裁决有明确的法定期间限制,一旦超过这个期限,法院不会再受理撤销申请。不过法律也有其他救济途径,在执行程序里,若存在法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申请。像没有仲裁协议、仲裁事项超范围、仲裁程序违法、证据伪造、对方隐瞒关键证据、仲裁员存在违规行为等,这些都是法定情形。法院经审查若情况属实,就会裁定不予执行。如果大家在仲裁相关事务中遇到困惑,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些法定情形,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一)若仲裁裁决书过了撤销期限,先仔细查看是否存在符合法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
(二)若存在上述情形,在执行程序里,及时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并准备好能证明存在相应情形的证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裁决书过了撤销期限便无法申请撤销,这是基于法定期间限制的规定,旨在维护仲裁裁决的稳定性与权威性。
若遇此情况,当事人可通过以下方式寻求救济:
1. 若存在符合法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可在执行程序中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申请。比如没有仲裁协议,这意味着仲裁缺乏基础依据,当事人有权提出不予执行申请。
2. 若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当事人也可申请。这保障了当事人自主选择仲裁范围的权利。
3. 仲裁庭组成或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影响公正裁决的,同样可提出申请。例如仲裁员未依法回避等情况。
4. 若发现裁决所依据证据伪造、对方隐瞒关键证据或仲裁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当事人可据此申请不予执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