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存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签认罪书后决定取保候审时,司法机关会依情况决定是要求缴纳保证金还是允许提供保证人。
(2)是否缴纳保证金由司法机关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轻重以及其经济状况等。若认定保证金保证更利于犯罪嫌疑人遵守规定,便会责令缴纳。
(3)保证金起点数额为一千元,具体金额结合实际确定。而一旦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保证金有被部分或全部没收的风险。
提醒:
若面临取保候审缴纳保证金情况,要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因违规导致保证金被没收 。
2025-03-02 14:48:22 回复
咨询我
(一)了解自身情况。被决定取保候审时,先弄清楚司法机关为何种保证方式,若要求缴纳保证金,询问原因及依据。
(二)关注决定因素。知晓司法机关是综合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采用保证金保证,若对决定有疑问,可礼貌沟通了解。
(三)明确保证金情况。清楚保证金起点一千元,具体金额结合实际确定,遵守规定,防止保证金被没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决定机关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
2025-03-02 14:34:41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确为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择一适用。签认罪书后决定取保候审时,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的情况都可能出现。
司法机关依据多种因素判断是否要求缴纳保证金。社会危险性高、案件情节严重、可能判处刑罚重,以及经济状况较好等情况,可能会促使司法机关选择保证金保证方式。
针对此情况给出以下建议:
1. 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要对司法机关的决定予以充分尊重,积极配合。若被要求缴纳保证金,应按时足额缴纳。
2. 缴纳保证金后,犯罪嫌疑人务必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避免因违规导致保证金被没收。
3. 若对保证金的决定存在疑问,可通过合法途径向司法机关咨询了解,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02 14:05:4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签认罪书后取保候审,可能需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是否缴纳保证金由司法机关依案件情况决定,保证金起点一千元,违反规定可能被没收。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有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二者选其一。司法机关在决定取保候审措施时,会全面考量诸多因素,像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轻重以及其经济状况等。若认为保证金保证能更好确保犯罪嫌疑人遵守规定,就会责令缴纳保证金,起点数额是一千元,具体金额结合实际确定。若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保证金就可能被部分或全部没收。如果大家对取保候审保证金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3-02 13:35:08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有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选其一就行。签认罪书后办取保,可能要交保证金,也可能让提供保证人。
要不要交保证金,司法机关依案件情况定。通常会考量嫌犯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性质、可能判的刑罚,以及嫌犯经济状况等。
要是司法机关觉得保证金保证能让嫌犯更好遵守规定,就会要求交保证金。其起点是一千元,实际金额依情况而定。违反规定,保证金可能被部分或全部没收 。
2025-03-02 12:0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