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是基本原则,裁决作出后,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起诉,仲裁委与法院都不会受理。这旨在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避免程序的反复与资源浪费。
(2)特殊情况中,当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时,当事人有新的救济途径。既可以依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能够向法院起诉。这保障了当事人在仲裁裁决存在严重问题时的合法权益。
提醒:
进行仲裁前需了解一裁终局规则,若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先查看是否存在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 。有疑问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了解仲裁一裁终局原则:正常来说,仲裁裁决作出后,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和法院都不会受理。
(二)关注特殊情形:要是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能依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能向法院起诉。
(三)判断能否再仲裁:重点看裁决有无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法定事由,不存在的话,一般不能就同一纠纷再进行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通常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继续仲裁。这是为了确保仲裁的高效性和权威性,避免当事人通过反复仲裁拖延纠纷解决进程。
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
1. 当事人在选择仲裁解决纠纷前,应充分了解仲裁一裁终局的特性,谨慎评估自身需求和案件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2. 在仲裁过程中,各方要积极履行相应义务,遵循仲裁规则和程序,保障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降低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风险。
3.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且认为存在法定可撤销或不予执行的事由,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以便后续能重新解决纠纷。
结论:
一般情况下同一纠纷不能再继续仲裁,特殊情形除外。
法律解析: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裁决作出后,正常情况下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委或法院都不会受理。这是为了确保仲裁的效率和权威性,避免当事人无休止地通过仲裁来拖延解决纠纷。但存在特殊情况,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当事人就可以依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能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原仲裁裁决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解决纠纷。如果大家在仲裁过程中遇到相关疑惑,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特殊情形,或者对仲裁程序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建议。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