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二审法院立案后遇证据不足情况,的确要依不同情形处理。
上诉人证据不足时,依“谁主张,谁举证”规则,上诉人承担举证不能后果。二审法院审查现有证据后,按事实与法律裁判,证据不支持上诉请求的,可能维持原判。
原审判决认定事实证据不足时,二审法院会视具体状况行动。一般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助其进一步查明事实;也可能在自身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
为改变不利局面,当事人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积极主动寻找能支持自身主张的相关证据,扩大证据收集范围。
2.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整理、提交证据,保证证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
3. 若对证据收集、提交等程序不熟悉,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获取专业指导 。
2025-03-04 15:45:1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上诉人证据不足时,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因其无法完成举证责任,二审法院基于现有证据,依事实与法律裁判。若证据不支持上诉请求,维持原判可能性大。这体现诉讼中对举证责任的严格要求。
(2)原审判决认定事实证据不足,二审法院有两种常见处理方式。一是发回原审法院重审,让原审法院重新调查,以明晰事实。二是在自身查清事实后直接依法改判,确保案件公正解决。
提醒:
二审证据不足情况复杂,不同主体面临情况不同。建议当事人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准确把握自身处境并依法应对 。
2025-03-04 15:32:43 回复
咨询我
(一)上诉人证据不足时,要清楚自己作为主张方有举证责任。若拿不出足够证据,很可能面临上诉请求不被支持,二审维持原判的结果。所以要审视自身证据情况,看是否能有力支撑诉求。
(二)原审判决证据不足时,二审法院会权衡。发回重审能让原审法院重新梳理事实,也可能二审自己查明事实后直接改判。
(三)当事人想扭转局面,在二审期间就得积极行动。比如从新的角度收集证据,像寻找新证人、发现新文件等,并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给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2025-03-04 15:20:59 回复
咨询我
二审立案后证据不足,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
若上诉人证据不足,按“谁主张谁举证”,其要担举证不利后果。法院依现有证据裁判,证据不支持上诉请求,可能维持原判 。
要是原审判决认定事实证据不足,二审法院有招。
一般发回原审法院重审,让其查清事实;也可能自己查清后依法改判。
当事人想扭转局面,得积极找证据。
按法定程序要求提交,才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2025-03-04 14:57:30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二审法院立案后发现证据不足,上诉人证据不足会承担不利后果,原判证据不足则可能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当事人可积极补充证据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上诉人证据不足时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二审法院审查现有证据后,若无法支持上诉请求,大概率维持原判。而原审判决认定事实证据不足时,为进一步查清事实,法院一般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也可能在自身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法律赋予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若想扭转不利局面,就要积极主动寻找并补充相关证据,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交给法院。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对相关法律程序或证据要求存在疑问,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2025-03-04 13:4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