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一)对于诈骗案在逃人员,首先要清楚其最终判刑确实和一般归案人员一样,按照诈骗数额及情节来判定。所以不用觉得在逃就能逃避较重刑罚。
(二)在逃人员若想争取从轻处罚,在被抓获前,可考虑主动自首,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若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等立功表现,也能在量刑时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家属也可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比如劝在逃人员自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量刑可能有积极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诈骗案在逃人员判刑和一般归案的一样,按诈骗金额和情节来。数额大构成诈骗罪。金额不大的,判三年以下,可能有拘役、管制,还可能罚款。金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判三到十年,要罚款。数额特别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判十年以上甚至无期,可能罚款或没收财产。
在逃不影响定罪量刑,司法机关依证据和事实审判。抓住后,结合其在犯罪里的作用、金额等判刑。若在逃时有自首、立功等情节,量刑时会考虑 。
结论:
诈骗案在逃人员判刑与一般归案人员一致,依诈骗数额及情节而定,在逃不影响司法审判。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即构成诈骗罪,不同的诈骗数额及情节对应不同量刑幅度。在逃人员虽躲避了一时抓捕,但司法机关会凭借证据和事实依法审判,不会因其在逃就有不同的定罪标准。一旦被抓获,会结合其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诈骗金额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量刑。并且,若在逃期间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同样会在量刑时考虑。这充分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承担相应后果。若大家对诈骗犯罪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诈骗案在逃人员判刑确实与一般归案人员相同,以诈骗数额及情节为依据。这是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逃状态不改变犯罪事实本质。
为更好处理此类案件,有以下建议:
1. 司法机关应持续加大追捕力度,提高抓捕效率,让在逃人员尽快归案接受法律制裁。这样既能彰显法律威严,也能保障司法程序顺利进行。
2. 对于在逃人员相关证据收集工作要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线索,确保证据链完整,为后续公正审判提供坚实基础。
3. 广泛宣传法律政策,鼓励在逃人员家属劝其自首。告知自首可从轻、减轻处罚,促使在逃人员主动归案,争取宽大处理 。
法律分析:
(1)诈骗案在逃人员和一般归案人员在法律面前平等,判刑都严格依照诈骗数额与情节来判定。这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不因犯罪嫌疑人是否在逃而有差别对待。
(2)法律明确规定了不同诈骗数额对应的刑罚区间。不管是在逃被抓还是一开始就归案,只要达到相应标准,就会落入对应量刑范围。
(3)在逃不阻碍司法机关依法定罪量刑。司法机关凭借证据和事实开展审判工作,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4)在逃人员如有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同样会在量刑时得到考虑,这彰显法律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悔罪。
提醒:
遭遇诈骗要及时报警,保存证据。而对于涉嫌诈骗者,主动投案自首才是明智选择,可争取从轻处罚 。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