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欺诈金额无统一标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合同或履行合同中骗对方财物超两万,会被立案追诉。
2. 民事欺诈里,金额不影响认定。只要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相,诱使对方犯错,无论金额大小都算欺诈。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合同并索赔。
3. 金额小多按民事欺诈处理;达到立案标准,可能被追究刑责。
结论:
合同欺诈金额无统一标准,构成合同诈骗罪数额在二万元以上应立案追诉;民事欺诈不论金额大小,只要符合条件即构成,金额小多按民事处理,达立案标准可能追究刑责。
法律解析:
合同欺诈金额方面,刑事和民事有不同规定。刑事上,若构成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合同、履行合同期间,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达二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追诉。而民事欺诈,重点在于行为本身,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不管金额大小都构成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金额小的通常按民事欺诈处理,金额大到符合立案标准,就可能按合同诈骗罪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大家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不确定如何处理,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详细的法律建议。
法律分析:
(1)合同欺诈金额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标准。当涉及合同诈骗罪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合同、履行合同期间,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达二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追诉。
(2)民事欺诈里,金额对欺诈行为的认定无影响。只要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导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不论金额大小都构成欺诈。受欺诈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还能要求欺诈方赔偿损失。
(3)一般金额较小多按民事欺诈处理,金额达到立案标准则可能按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
面对合同欺诈,要注意区分是民事欺诈还是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
(一)若遭遇疑似合同欺诈,先判断金额大小。若金额较小,可按民事欺诈处理,受欺诈方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并要求欺诈方赔偿损失。可收集对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证据,如聊天记录、邮件等。
(二)若金额达到二万元以上,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提供相关合同、交易记录等证据,以便立案追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这里的“数额较大”一般指数额在二万元以上。
专业解答法律上价格欺诈的界定情形有: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等,对于出现上述这些情况的,可以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具体的处罚情况和认定方法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应当结合实际进行。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