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如下:
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合同。除纯获利或与自身情况相符的行为有效外,其他行为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
二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签的合同。没代理权、超权或代理权终止后实施的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其不生效。
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签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事后取得处分权,合同才有效。
结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这三种情形下合同效力待定。
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等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无权代理人在没有代理权等情况下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才有效。这三种情况因为相关主体的权利或行为能力存在瑕疵,所以合同效力不能直接确定,处于待定状态。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合同效力的问题,不确定合同是否有效,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需分情况。若为纯获利益或与自身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合同有效;反之,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贵重物品的合同,可能效力待定。
(2)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在未经被代理人追认时,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例如有人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商业合同,若被冒用人不追认,合同对其无约束力。
(3)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比如未获授权售卖他人房产,若事后得到产权人追认或取得处分权,合同有效。
提醒:遇到合同效力待定情况要谨慎处理,涉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应及时与法定代理人协商;无权代理和无处分权合同要尽快确认追认情况,复杂案情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若要使合同有效,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追认则合同有效。同时,若合同是纯获利益或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无需法定代理人追认即有效。
(二)对于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被代理人应及时对代理行为进行审查,若同意该行为则予以追认,合同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若不同意则不追认,合同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也可催告被代理人在三十日内追认。
(三)对于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
权利人可选择追认该合同,使合同有效;无处分权人也可在订立合同后积极取得处分权,让合同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效力待定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其实施纯获利益或与自身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有效,其他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二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若行为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才有效。
解决措施与建议如下:
1.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相对人应及时联系其法定代理人确认是否追认。
2. 面对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要及时决定是否追认,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3. 涉及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权利人应尽快明确是否追认,无处分权人可争取取得处分权。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