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青海法律咨询 > 西宁法律咨询 > 西宁商标法律咨询 > 商标如何才是侵权

商标如何才是侵权

罗* 青海-西宁 商标咨询 2025.03.21 05:29:19 448人阅读

商标如何才是侵权

其他人都在看:
西宁律师 知识产权律师 西宁知识产权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商标侵权的界定十分严格,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等行为都属于侵权。例如在服装市场,若有商家未经授权使用知名品牌商标,便构成侵权。
(2)具体的侵权情形多样,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使用近似商标导致混淆、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制造或销售商标标识、更换商标投入市场以及为侵权提供便利等。
(3)发现商标侵权后,有多种解决途径。协商解决是较为平和的方式,双方可就赔偿等事宜达成一致。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还能请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借助行政力量打击侵权行为。

提醒:
企业应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并定期监测商标使用情况。遇到商标侵权,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3-21 10:30:10 回复
咨询我

(一)发现商标侵权后,先收集保留相关证据,比如侵权商品、销售记录、宣传资料等,这些能证明对方存在侵权行为。
(二)尝试与侵权方进行协商,明确指出其侵权行为,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争取和平解决纠纷。
(三)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也可请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他们有权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等。

2025-03-21 09:41:54 回复
咨询我

1. 商标侵权指没得到商标注册人允许,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等行为。
  2. 具体情形:
    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用相同商标。
    在同种或类似商品用近似商标,易致混淆。
    销售侵权商品。
    伪造、制造或销售他人商标标识。
    擅自换商标并投入市场。
    故意为侵权提供便利。
  3. 发现侵权,可协商,也可起诉或找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2025-03-21 08:09:2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商标侵权有多种情形,发现侵权可协商、起诉或请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商标侵权的具体情形。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或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且易导致混淆,以及销售侵权商品、伪造或销售注册商标标识、更换商标投入市场、为侵权提供便利等行为均构成商标侵权。当遭遇商标侵权时,权利人可先与侵权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也可以请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如果您在商标方面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2025-03-21 07:51:55 回复
咨询我

商标侵权是严重损害商标注册人权益的行为。其主要情形包括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使用近似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近似商标易致混淆、销售侵权商品、伪造擅自制造及销售商标标识、更换商标投入市场以及为侵权提供便利等。

对于商标侵权,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第一,商标注册人发现侵权行为后,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商品实物、销售凭证、宣传资料等,以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第二,优先尝试与侵权方协商,明确指出其侵权行为并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第三,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第四,也可请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处理,利用行政手段打击侵权行为。

2025-03-21 07:17:43 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渠道、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依《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法律特征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属复杂客体。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采用了秘密窃取、物质引诱或者胁迫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所有的商业秘密;2、行为人采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获取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商业秘密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泄露、转让因工作而使用的商业秘密。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是具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只要实施了窃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转让属于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商业秘密,都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四、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表现有两种形式:1、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侵犯;2、过失,即应当知道于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侵犯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实践中,该罪的犯罪动机表现为:(1)为了交换利益而披露商业秘密;(2)为自己从事不正当竞争而使用商业秘密;(3)为击败同业竞争对手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4)为出卖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5)为报复或泄愤而披露商业秘密。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渠道、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依《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法律特征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属复杂客体。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采用了秘密窃取、物质引诱或者胁迫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所有的商业秘密;2、行为人采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获取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商业秘密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泄露、转让因工作而使用的商业秘密。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是具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只要实施了窃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转让属于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商业秘密,都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四、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表现有两种形式:1、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侵犯;2、过失,即应当知道于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侵犯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实践中,该罪的犯罪动机表现为:(1)为了交换利益而披露商业秘密;(2)为自己从事不正当竞争而使用商业秘密;(3)为击败同业竞争对手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4)为出卖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5)为报复或泄愤而披露商业秘密。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商标侵权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商标侵权的法律认定标准其主要构成要件如下:首先,必须存在实际损害结果或即将发生某种特定损害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侵权行为已经引发了商标权人的经济损失或是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商标声誉。其次,侵权行为本身应当具有显著的违法性特征,具体来说即是指行为人未获授权亦无法通过其他有效法律条款来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2024.10.17 1959阅读
  • 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赔偿

    专业解答商标侵权的赔偿标准在国家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如果能证明实际损失,优先按照这个来赔;如果难以确定,就参考侵权获利;如果这两者都不清楚,那就参考许可费的合理倍数来赔。如果是恶意侵权,情节还特别严重,赔偿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1到5倍。另外,赔偿还得包括权利人制止侵权的合理支出。

    2024.10.11 1885阅读
  • 商标侵权如何判赔多少钱

    专业解答法院在裁定侵犯商标权的赔偿金额时,会综合考虑侵权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商标的知名度以及双方的损失和获利情况。如果难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法院可以根据情节酌情判决,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五百万元。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法院会优先考虑受害方的实际损失,如果无法确定实际损失或实际损失低于侵权获利,法院则会考虑侵权获利。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适用,法院会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判决。

    2024.10.05 1604阅读
  •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如何确定责任

    专业解答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通常是根据多种因素裁定的,包括侵权的性质、时长、影响,商标的声誉和知名度,以及侵权方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经济损失和不当得利难以确定,法院将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判决,赔偿上限为五百万人民币。

    2024.10.05 1820阅读
  • 商标侵权诉讼费收费标准如何计算

    专业解答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时,诉讼费用的计算通常与索赔金额相关。具体来说,如果索赔额小于等于1万元,每件案子需要缴纳50元;如果索赔额在1万至10万元之间,需要额外缴纳索赔金额的2.5%作为费用;如果索赔额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按照索赔金额的2%收取;如果索赔额在20万至50万元之间,按照索赔金额的1.5%收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法院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些小的收费标准差异。

    2024.10.05 2038阅读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知识产权资讯

微信扫一扫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