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合同执行期间,当事人需严格依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涵盖标的、数量、质量等多方面的准确履行。例如在货物买卖中,需按约定提供对应规格、数量的货物。
(2)履行过程中要注重证据保管,像交付货物凭证、付款记录等,这些证据在纠纷发生时可起到关键的证明作用。
(3)当对方未按约履行,应及时书面催告并保留证据,若对方构成根本违约致使合同目的无法达成,可依法解除合同并索赔。
(4)若出现情势变更情况,即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且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显失公平,可先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协商不成可请求相关机构裁决。
提醒:合同履行各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不同合同面临情况不同,建议遇到具体问题咨询专业法律分析。
(一)严格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身义务,涵盖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方面,这是合同执行的基本要求。
(二)注意留存履行证据,像交付货物的凭证、付款记录、通信往来等,为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证据支持。
(三)当对方未按约履行时,及时发出书面催告,明确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并保留好催告证据。
(四)若对方根本违约致使合同目的无法达成,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五)关注情势变更情况,出现重大变化且继续履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时,先与对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协商无果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1. 合同执行时,要遵循诚信原则全面履行义务,按约定的标的、数量等要求执行,同时保管好交付凭证、付款记录等履行证据,以防纠纷。
2. 若对方违约,及时书面催告并保留证据,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对方根本违约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可解除合同并索赔。
3. 遇到情势变更,即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且非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显失公平,可先协商变更或解除,协商不成可请求裁决。
结论:
合同执行要全面履行义务、保管证据;对方违约要及时催告,根本违约可解约索赔;遇情势变更可协商,协商不成可请求裁决。
法律解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是合同顺利执行的基础。履行过程中,保管交付货物凭证、付款记录等证据,在纠纷发生时能为自己的主张提供有力支持。当对方未按约履行,及时书面催告并保留证据,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方式。若对方构成根本违约,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有权依法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另外,若出现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且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显失公平,当事人可先与对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协商无果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若你在合同执行中遇到类似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