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调解和判决是解决纠纷的不同办法。调解成功的话,法院会出调解书,双方签收就有法律效力,不存在调解后又下判决书这种事。
调解不成进入判决程序,民事案里,简易程序立案起三个月内审完,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审完,特殊情况能延长。
刑事案件中,简易程序受理后二十日审结,可能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延长到一个半月。普通程序公诉案,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三个月,特殊情况能延长。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就生效。
2025-03-26 13:33: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调解成功法院制作调解书,签收即生效,无“调解开庭后下判决书”情况;调解不成进入判决程序,民事、刑事案件不同程序有不同审结期限,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生效。
法律解析:
调解和判决是法院处理纠纷的两种重要方式。调解成功时,法院会依据调解结果制作调解书,一旦双方签收,就如同法律契约般产生效力,这意味着纠纷已通过调解圆满解决,自然不会再下达判决书。
当调解失败,进入判决阶段,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需在立案起三个月内审结,为的是高效处理简单案件;普通程序则是六个月,特殊情况还能延长,以确保复杂案件能得到充分审理。刑事案件简易程序下,一般二十日内审结,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延长至一个半月;普通程序公诉案件,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三个月,特殊情况同样可延长。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便生效。
如果大家在实际的法律纠纷处理过程中,对这些审结期限以及调解、判决程序还有疑问,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3-26 12:21:47 回复
咨询我
调解与判决作为不同的纠纷解决途径,有着各自明确的规定与流程。调解成功时,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经双方签收便具备法律效力,不会出现调解开庭后又下判决书的情况。
针对不同情形有如下措施建议:
1.对于调解环节,当事人应秉持积极态度,充分沟通协商,争取达成一致。若有律师参与,可借助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升调解成功率。
2.在民事案件判决方面,若适用简易程序,当事人要了解三个月的审限,合理安排时间准备应对。普通程序下,需知晓六个月的基本审限以及特殊情况的延长规定,保持关注案件进展。
3.刑事案件中,简易程序有二十日或一个半月的审结期限,普通程序公诉案件则是两个月至三个月的宣判时间,当事人要熟悉这些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准备辩护等相关事宜。
2025-03-26 10:28:0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调解与判决是法院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调解成功后,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经双方签收便产生法律效力,意味着纠纷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不会再下达判决书。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司法效率的结合。
2.若调解失败进入判决程序,不同性质案件及程序的审限有明确规定。民事案件中,简易程序立案起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这旨在保障民事纠纷能在合理时间内得到公平裁决。
3.刑事案件同样区分程序,简易程序在受理后二十日审结,可能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延长至一个半月。普通程序公诉案件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三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这确保了刑事案件的处理既有效率又能保障公平。
4.判决书自送达当事人后生效,当事人需按照判决内容履行相应义务。
提醒:
无论是调解还是判决,都要及时关注案件进程和期限。若对结果有疑问或不服,应及时咨询律师,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2025-03-26 09:08:32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想要快速解决纠纷的当事人,如果案件有可能调解成功,积极配合调解是不错选择,因为调解书签收就生效,能较快定纷止争。
(二)若调解不成进入判决程序,民事案件当事人要了解案件适用程序及审结时间,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以便做好时间规划和预期。
(三)刑事案件当事人同样要知晓审理期限,简易程序二十日或一个半月,普通程序公诉案件二至三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心里有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025-03-26 07:3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