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一)对于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有工作地点变动超出所居住市、县范围的打算,一定要提前向执行机关申请,获批后再行动。要是工作信息诸如单位、联系方式等有变化,务必在24小时内告知执行机关。
(二)对于羁押期间:可以提前和单位沟通,说明情况,了解单位对于职务工作暂停及工资待遇调整的具体安排。
(三)面对单位可能的处理:要熟悉单位内部规定,若单位作出停职等处理,认为不合理,可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1.取保候审时,工作有约束。没得到执行机关允许,不能离开住的市、县。要是工作地点变了,得先获批;工作信息有变动,要及时汇报。
2.羁押期间,人没了自由,基本没法正常工作。要是工作和职务有关,单位可能依规暂停其职责,工资待遇也会变。
3.要是犯罪和单位有关,不管取保还是羁押,单位按内部规定,可能停职或解除合同。具体影响得看案件、单位规定和法律要求。
结论:
取保候审和羁押期间,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和影响,具体情况需综合判定。
法律解析:
在取保候审期间,依据法律规定,被取保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工作地点变动超出范围就得批准;工作单位等信息变动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而羁押期间,被羁押人失去人身自由,一般无法正常工作,涉及职务工作的,单位会依规暂停其职责,工资待遇也会调整。另外,若犯罪与单位或工作紧密相关,不管是取保候审还是羁押,单位可依内部规定作出停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单位和执行机关的权力,以确保司法程序顺利进行和单位正常运转。如果大家对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取保候审和羁押期间在工作方面确实存在不同程度限制与影响。取保候审时,行动有区域限制且工作信息变动需依规处理;羁押时则完全失去人身自由难以正常工作。
2.解决措施与建议如下:
首先,被取保人应充分了解相关规定,严格遵守未经批准不离开指定区域的要求,工作信息变动及时报备,避免违规导致取保被撤销。
其次,对于羁押人员,若涉及职务工作,单位应按规定妥善处理职责暂停事宜,并明确工资待遇调整标准。
最后,当犯罪与单位相关时,单位应依据合法合理的内部规定,公平作出处理决定,避免随意滥用权力。同时,无论是被取保人还是羁押人,都有权了解自身权益,在权益受侵害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在工作上行动受限,未经批准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若工作地点变动超出此范围,必须经过执行机关批准,否则将违反规定。
(2)被取保人工作信息变动,如工作单位变更等,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以保证执行机关随时掌握其动态。
(3)羁押期间被羁押人失去人身自由,正常工作中断,涉及职务工作的,单位依规暂停其职责,工资待遇会调整。
(4)犯罪与所在单位或工作紧密相关时,取保或羁押期间,单位可依内部规定对其进行停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提醒:
取保候审和羁押期间工作受影响因素多,建议了解案件及单位规定,有疑问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