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了解所在地区具体数额标准: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具体的诈骗“数额较大”标准不同,可咨询当地司法机关获取准确信息。
(二)关注特殊情形:即使数额未达标准,若多次诈骗或造成恶劣影响等也可能按诈骗罪论处,所以要注意行为性质。
(三)重视谅解作用:如果涉及诈骗近亲属财物,争取获得近亲属谅解,可能可不按犯罪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2025-03-27 09:45:05 回复
咨询我
1.按法律及解释,骗公私财物三千到一万以上算“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可能被判刑入狱。只是不同地方因经济等情况,数额标准有别。
2.就算诈骗数额没到“数额较大”,要是多次诈骗或影响恶劣,也可能按诈骗罪处理。
3.骗近亲属财物,获谅解一般不算犯罪;非要追究,也会从宽。量刑会参考数额、情节,在相应幅度确定刑罚。
2025-03-27 09:27:4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能触犯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不同地区数额标准有差异,未达标准但有特定情形也可能论处,诈骗近亲属财物有特殊规定,量刑结合多种因素确定。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会构成诈骗罪。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体数额标准也不一样。即使数额没达到标准,要是存在多次诈骗等情况,同样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而诈骗近亲属财物,若获得谅解通常可不按犯罪处理,必要时也会从宽处理。对于构成诈骗罪的,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数额和情节等,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等不同幅度进行。法律规定复杂,实际情况也多样。要是遇到与诈骗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7 07:30:46 回复
咨询我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通常触犯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不过不同地区因经济等因素数额标准有别。即便未达数额标准,存在多次诈骗等情形也可能以诈骗罪论处;诈骗近亲属财物获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必要时也酌情从宽。量刑结合犯罪数额、情节等在不同幅度确定刑罚。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各地应依据自身经济发展等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并适时调整具体的诈骗数额标准,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2.司法实践中,对于多次诈骗等特殊情形的认定要严格把握标准,避免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3.处理诈骗近亲属财物案件时,注重调解与和解,尽量修复亲属关系。同时,对于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精准把握从宽幅度。
2025-03-27 07:24:2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诈骗罪中“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这是入罪门槛,会面临刑事处罚。各地区因经济发展等因素,具体数额标准有别。
(2)即使诈骗数额未达“数额较大”,但多次诈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也可能按诈骗罪论处。这体现法律对特殊情形的规制。
(3)诈骗近亲属财物,获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有必要追究刑责的,也会酌情从宽,这考虑到亲属关系的特殊性。
(4)构成诈骗罪量刑时,会综合犯罪数额、情节等,在不同刑罚幅度内确定具体刑罚。
提醒:
涉及诈骗相关问题要谨慎,注意各地数额标准不同。若有相关情况,建议咨询分析具体应对方案。
2025-03-27 06:0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