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民事、行政案件:在上诉期内,抓紧准备上诉状,清晰写清上诉请求和理由,提交给上一级法院,争取通过二审纠正一审判决。
(二)刑事案件:被告人不服直接上诉;被害人不服要在规定时间内赶紧请求检察院抗诉。
(三)判决生效后:认为判决有错误,符合再审法定情形(如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或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5-03-28 19:07:04 回复
咨询我
在咱们国家,要是对判决不满意,能依法主张诉求。
民事、行政案子,上诉期内,当事人能向上一级法院上诉,让二审程序审查纠正一审判决,上诉得交上诉状说清请求和理由。
刑事案件里,被告人不服能上诉;被害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让检察院抗诉。
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觉得有错,不管什么案件,符合再审情形就能申请再审。总之,有法律途径可救济。
2025-03-28 17:41:5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对判决不满在我国有相应法律途径可寻求救济。
法律解析:
在民事、行政案件上诉期内,当事人能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需提交上诉状阐明请求和理由,以此借助二审程序审查纠正一审判决。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不服判决可直接上诉,被害人不服则能在规定时间请求检察院抗诉。而判决生效后,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若认为判决有误,符合再审法定情形如出现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等,可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或上级法院申请再审。法律为当事人提供多种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倘若你在实际生活中也遇到对判决不满的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有效的法律帮助,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3-28 16:42:59 回复
咨询我
在我国,当事人若对判决不满,确实有多种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体现了我国司法体系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确保司法公平。
具体而言:
1.民事、行政案件在上诉期内,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时要提交上诉状,清晰阐述上诉请求与理由。这为当事人提供了直接的权利救济途径,通过二审程序纠正可能存在的一审错误判决。
2.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不服判决有权上诉;被害人不服判决的,能在规定时间请求检察院抗诉。这一规定充分考虑到刑事案件中不同主体的权益保护,给予了被害人表达诉求的机会。
3.判决生效后,若当事人认为判决有误,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均可依法申请再审。但需满足再审法定情形,如出现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等。申请再审要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出。
2025-03-28 16:07: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民事、行政案件在上诉期内,当事人上诉是重要的权利,上诉状的准确撰写极为关键,其上诉请求和理由要清晰合理,这关乎二审能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推进。
(2)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上诉权保障其权益,而被害人请求检察院抗诉这一途径,体现了对被害人权益的特殊保护,检察院会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抗诉。
(3)判决生效后申请再审,是为了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判决,但再审法定情形严格限定了再审的发动,新证据等情形需经严格审查。
提醒:
对判决不满寻求救济要注意时间限制和法定条件,上诉、申请再审等都有相应要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自身情况。
2025-03-28 14: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