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一)如果面临异地取保候审且无居住地情况,首先要明确指定居所的适用情形,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相关安排。
(二)若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需关注办案机关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指定居所执行的程序是否合规。
(三)家属要留意是否在规定的二十四小时内收到通知,若未收到且不属于无法通知的情况,可依法提出疑问。
(四)犯罪嫌疑人一方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及时通过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1.异地取保候审没居住地,办案机关能指定居所,这是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时的举措。
像涉嫌国安、恐怖活动犯罪,住处执行可能妨碍侦查,经上级公安批准,也能在指定居所执行,不过不能在羁押、办案场所。
2.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除无法通知外,执行后24小时内要通知家属。
嫌疑人、被告人及其相关人员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争取变回普通取保候审。
结论:
异地取保候审无居住地时办案机关可指定居所,特定犯罪符合条件也能指定居所执行,执行有相关要求且可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法律解析: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时,办案机关可指定居所。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若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能在指定居所执行,但明确禁止在羁押场所、专门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情况外,需在执行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此外,犯罪嫌疑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若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有机会变更为普通取保候审方式。这一系列规定旨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同时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如果大家对指定居所或取保候审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惑,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
在异地取保候审且无居住地的情况下,办案机关可指定居所,这一措施旨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1.
确保指定居所合法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仅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且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并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时,才可指定居所执行,且绝不能在羁押场所、专门办案场所执行。
2.
保障家属知情权。除无法通知的情形外,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内,必须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使其家属知晓情况。
3.
保障申请变更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争取变更为一般取保候审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1)异地取保候审且无居住地时,办案机关可指定居所。此为特殊情况下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举措。
(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若在住处执行有碍侦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能在指定居所执行。这是基于案件性质特殊、侦查需要的考虑。
(3)指定居所的限制明确,不能在羁押场所、专门办案场所执行,以保障被监视居住人的合法权益。
(4)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除无法通知的,需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这体现对家属知情权的保障。
(5)犯罪嫌疑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争取变更。这为当事人提供了权利救济途径。
提醒:
涉及相关案件时,了解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及权利救济途径,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专业解答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不能离开居住所在地,不然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强制措施也可能会从取保候审变成逮捕。因为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得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定,其中就包括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任何未经授权的离境行为都是对规定的违反,这会破坏取保候审的基本条件。
专业解答取保候审期间,没经过批准就私自离境,这属于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还得接受处罚,比如写检讨书保证不再犯、重新交保证金或找新保证人,严重的话可能会从取保候审改为监视居住,甚至直接逮捕。
专业解答在我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如果想离开所在地市或县,必须先向执行取保候审措施的机构提出申请。具体来说,如果取保候审决定是公安机关作出的,那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就需要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如果取保候审决定是检察院或法院作出的,那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就需要向检察院或法院提出申请。
专业解答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循一系列特定的限制条款,其中一项即为不得任意离境奔赴他处。但是请注意,以上约束并非绝对性的,能否离开居住地还需根据法院或者公安局等相关机构的具体规定来进行判断。若确实存在特殊情况需要离境,例如因公出差、探亲访友等,则通常需要事先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相应的批准。因此,关于是否能够离开居住地的问题,我们建议您以取保决定书或者相关部门的明确指示作为参考依据。
专业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被准予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即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其居住所在地所管辖的县级行政区域。如若其住所地址、工作单位以及联络方式出现任何形式的变更,则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向执行机关进行汇报。因此,对于被取保候审的人士而言,他们有义务留在居住地并接受相应的监管。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