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吉林法律咨询 > 四平法律咨询 > 四平暴力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抢劫罪的转犯是如何认定的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抢劫罪的转犯是如何认定的

刘** 吉林-四平 暴力犯罪辩护咨询 2025.03.30 12:31:20 310人阅读

抢劫罪的转犯是如何认定的

其他人都在看:
四平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四平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第一种转化情形重点在于“当场”的界定以及暴力程度。“当场”涵盖行为现场及紧追过程,暴力或暴力威胁要达到压制反抗程度,这是对普通盗窃等行为向抢劫转化的严格限制,防止随意扩大罪名适用。
(2)第二种转化情形中,“凶器”的范围与携带的主观故意性很关键。具有杀伤力的器械才可能被认定为凶器,且携带需是故意为之,这是区分正常抢夺与转化抢劫的要点。

提醒:
若涉及相关行为,注意把握“当场”范围与暴力程度,以及凶器认定与携带主观故意性,有疑问建议咨询分析。

2025-03-30 16:45:41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第一种转化情形,在判断是否“当场”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看是否是紧密连接盗窃等行为现场及追捕过程。对于“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程度”,可从被害人反抗的难易程度、行为人的暴力手段等方面判断。
(二)对于携带凶器抢夺,要明确凶器的范围和携带的主观故意。可通过行为人携带物品的目的、物品本身特性等来判断是否属于凶器及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携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5-03-30 15:40:08 回复
咨询我

抢劫罪转化犯有两类情况。
其一,实施盗窃、诈骗、抢夺后,为藏赃、拒捕或毁证,在行为现场或刚离开就被追捕时用暴力或暴力威胁,且程度能压制对方反抗,按抢劫罪论处。

其二,携带如枪支、刀具这类有杀伤力的器械抢夺,按抢劫罪定罪。携带需是故意为之,无杀伤力物品不算凶器。认定时要综合主客观因素判断是否符合法定情形。

2025-03-30 15:34:4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抢劫罪转化犯有两种常见情形,符合相应条件会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法律解析:
第一种情形,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时,无论是现场,还是刚离开现场就被追捕过程中,若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且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程度,就按抢劫罪论处。比如小偷在偷东西后逃跑,被失主追赶,小偷为摆脱追捕用刀威胁失主,这就转化成抢劫罪。第二种情形,携带枪支、刀具等有杀伤力的器械抢夺,并且携带具有主观故意性,会被认定为抢劫罪;若携带如钥匙等不具杀伤力物品则不算。判断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要依据这些法定情形,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若对相关法律问题存疑,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建议。

2025-03-30 15:02:54 回复
咨询我

抢劫罪转化犯是法律为准确认定犯罪、合理量刑而设定的重要规定。这两种转化情形合理且必要,旨在更有力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

对于第一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精准界定“当场”范围,通过查看监控、证人证言等确定行为与追捕的紧密程度。判断暴力程度时,可参考被害人伤情鉴定、反抗表现等证据。

针对第二种情形,认定“凶器”要依据器械本身杀伤力、使用可能性等综合判断。对于主观故意性,可从行为人携带物品的目的、准备情况等方面考量。

此外,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收集合法、全面。同时加强法官培训,提升对转化型抢劫罪认定的专业水平,确保司法裁判的公平与准确。

2025-03-30 13:29:09 回复

一、抢劫罪如何认定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2、年满14周岁(生日的第二天)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与多数犯罪中,年满16周岁才承担刑事责任不同。二、抢劫罪的转化犯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如入室盗窃,正逢主人归家,为抗拒主人抓捕,而将主人打伤,应以抢劫罪论处,而不是定盗窃罪。2、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抢夺与抢劫最大的区别在于抢夺是趁被害人不备,出其不意将财物抢走,其对被害人不实施暴力、胁迫等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携带凶器抢夺的,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携带的凶器,均以抢劫罪论处。

一、抢劫罪如何认定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2、年满14周岁(生日的第二天)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与多数犯罪中,年满16周岁才承担刑事责任不同。二、抢劫罪的转化犯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如入室盗窃,正逢主人归家,为抗拒主人抓捕,而将主人打伤,应以抢劫罪论处,而不是定盗窃罪。2、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抢夺与抢劫最大的区别在于抢夺是趁被害人不备,出其不意将财物抢走,其对被害人不实施暴力、胁迫等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携带凶器抢夺的,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携带的凶器,均以抢劫罪论处。

一、抢劫罪如何认定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2、年满14周岁(生日的第二天)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与多数犯罪中,年满16周岁才承担刑事责任不同。二、抢劫罪的转化犯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如入室盗窃,正逢主人归家,为抗拒主人抓捕,而将主人打伤,应以抢劫罪论处,而不是定盗窃罪。2、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抢夺与抢劫最大的区别在于抢夺是趁被害人不备,出其不意将财物抢走,其对被害人不实施暴力、胁迫等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携带凶器抢夺的,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携带的凶器,均以抢劫罪论处。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