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 被执行人被执行后转移财产,此行为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律规定,对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刑罚。
2. 判定是否构成此罪,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一,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主观故意,若故意为之则嫌疑较大;其二,转移财产的数额,数额较大易被认定情节严重;其三,对债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若债权无法实现或受严重影响,且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故意逃避执行,通常会被认定情节严重。
2025-03-31 17:39:15 回复
咨询我
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后要是转移了财产,那就有可能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按照法律来讲,要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况严重的话,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要是情节特别严重,那就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要处罚金。
要判断是否构成这个罪,得考虑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时的主观故意,还有转移财产的数额以及给债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等方面。比如说,转移的财产数额比较大,使得债权人的债权没法实现或者受到很大影响,并且被执行人明明有履行能力却故意逃避执行等情况,一般就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2025-03-31 17:36:54 回复
咨询我
若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后实施了转移财产的行为,那么就有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倘若被执行人具备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能力,却拒不执行,并且情节较为严重,那么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倘若情节特别严重,那么将被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
要判断是否构成此罪,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其一,要看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时的主观故意,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判决、裁定的执行造成阻碍。其二,转移财产的数额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数额较大的话,会使债权人的债权难以实现或者受到严重影响。其三,要考虑对债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若因被执行人的转移财产行为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且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故意逃避执行,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2025-03-31 17:11:57 回复
咨询我
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后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考量多因素判断。其一,主观故意很关键,若明知应执行却故意转移财产则可能构成犯罪。其二,转移财产的数额大小影响定罪,数额较大且致债权人债权无法实现或受严重影响,易被认定情节严重。其三,对债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不容忽视,若因转移财产使债权人权益受损,且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逃避执行,也会被认定为罪。
债权人应及时关注被执行人动态,发现转移财产迹象及时向法院反映。法院应加强执行力度,提高对转移财产行为的侦查和惩处能力。同时,社会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认识,形成抵制此类行为的氛围。
2025-03-31 16:5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