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工伤未获认定,通常可提出仲裁申请。其一,工伤认定乃确定工伤的法定流程,未认定工伤会让劳动者难以获取相应待遇。倘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近亲属能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 1 年内,以及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不认同工伤认定结果,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确认劳动关系及工伤事实等。仲裁机构会依据相关法规和证据作出裁决。总之,工伤未认定时,仲裁是维权手段,但要留意申请时效等事宜。
2025-04-01 08:57:29 回复要是工伤没被认定的话,通常可以去申请仲裁哦。工伤认定可是确定工伤的法定步骤呢,没认定工伤的话,劳动者就很难拿到应得的工伤待遇。要是用人单位没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那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就能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去申请工伤认定。要是用人单位不认可工伤认定的结果,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以及工伤事实等。仲裁机构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证据来作出裁决。总之呢,工伤没认定的时候,仲裁是一种维护权益的途径,不过要注意申请的时效等问题。
2025-04-01 07:29:55 回复若未进行工伤认定,通常可选择申请仲裁。
工伤认定乃是确定工伤的关键法定程序,倘若未获认定,劳动者往往难以获取应得的工伤待遇。当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劳动者或其近亲属有权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主动申请工伤认定。
倘若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果不予认可,劳动者便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仲裁以确认劳动关系以及工伤事实等。仲裁机构会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公正裁决。
总之,在工伤未被认定的情况下,仲裁是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但劳动者务必留意申请时效等相关问题,以确保自身权益能够得到妥善维护。
专业解答工伤鉴定是劳动仲裁的前提,它确认工伤事实以支持后续赔偿申请。如劳动关系存疑,需先解决争议再进行仲裁。两种路径的区别在于:一是先鉴定后仲裁,工伤鉴定在争议期间暂停,仲裁后继续;二是先仲裁,工伤鉴定依据仲裁结果。前者可获更强司法支持,后者鉴定基于仲裁裁决。
专业解答 工伤认定责任主体错误应该重新申请认定。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争议仲裁中,发现工伤认定主体有误,应当停止仲裁。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工伤赔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