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江苏法律咨询 > 苏州法律咨询 > 苏州合同效力法律咨询 > 口头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pub****815 江苏-苏州 合同效力咨询 2025.04.02 06:33:20 339人阅读

口头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其他人都在看:
苏州律师 合同事务律师 苏州合同事务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15555555523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浙江-杭州 咨询解答:177746条

口头协议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为避免纠纷,最好将重要协议以书面形式固定。如果仅有口头协议且发生争议,要尽量收集能证明协议内容的证据,如证人证言、相关聊天记录等。同时,双方可尝试协商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可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025-04-11 00:53:30 回复
咨询我
18550091720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江苏-苏州 咨询解答:6581条

根据中国法律,口头协议在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条件时具有法律效力,但因缺乏书面凭证,实践中存在举证困难、条款模糊、对方否认等风险,尤其涉及大额交易、长期合作或法定书面合同类型(如借款、不动产交易)时,建议优先采用书面形式并保留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

2025-04-04 10:37:20 回复
咨询我
18862338086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江苏-苏州 咨询解答:36763条

这边要看具体情况的额呢

2025-04-02 09:39:50 回复
咨询我
18351074192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江苏-苏州 咨询解答:1232条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2025-04-02 08:30:14 回复
咨询我
17756929371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江苏-苏州 咨询解答:4143条

您好具体情可以聊聊啊

2025-04-02 07:18:06 回复
咨询我
15221719556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上海-虹口区 咨询解答:387条

有的,但如进入诉讼程序,需要有证据予以证明。

2025-04-02 07:17:28 回复
查看其他1位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t  口头合同其实指的就是双方的当事人通过电话等的口头形式对合同的相关内容达成一致的协议,但是没有任何书面等的载体来表现合同的内容。那么关于口头合同法律效力是什么t  口头合同的效力t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的规定,人们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或协议。t  口头合同,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t  口头合同的订立方式t  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者以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合同。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现代合同法之所以对合同形式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须当事人约定。凡当事人无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头形式。t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的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纠纷时取证困难。所以,对于可以即时清结、关系比较简单的合同,适于采用这种形式。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以及较为复杂重要的合同则不宜采用这种合同形式。在实践中,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着不产生任何文字凭据,如人们在商店购物,有时也会要求店主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类文字材料只能视为合同成立的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条件。但反而言之,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均应严格履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头合同,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t  口头合同不宜采用的情形t  口头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以语言为意思表示、而不用文字表达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未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在即时清结的交易常普遍。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当事人孰对孰错很难划分。因此,《合同法》征求意见稿原本规定,不动产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涉外合同、价款或者报酬10万元以上的合同,除即时清结的以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依照其规定。t  但是,鉴于我国东西部、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例如10万元在深圳、上海的经济往来中不属于数额巨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属于数额巨大,因此《合同法》第10条修改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价款或报酬在当事人认为数额巨大、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都不宜采用口头形式,否则发生合同纠纷时举证困难。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一、口头合同的效力如何口头合同也叫口头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协议,无任何书面的或其他有形载体来表现合同内容。口头合同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现代之所以对合同形式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须当事人约定。凡当事人无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在实践中,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着不产生任何文字凭据,如人们在商店购物,有时也会要求店主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类文字材料只能视为合同成立的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条件。但反而言之,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均应严格履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头合同,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人们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或协议。口头合同,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二、订立口头合同应注意哪些事项口头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必须证明合同的存在以及合同关系的内容。因为口头合同难以取证,不易认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口头缔约,特别是不能即时清洁,而且标的额较大的合同采取口头缔约时,将存在相对人否认合同成立、否认合同标的的法律风险。但是,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凭证,商店的购物发票、小票等能够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明,但是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书面形式。所以,订立标的额较大或者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时,最好采用书面形式。企业订立口头合同时要审慎,一定要注意订立合同的时机和方式。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 微信口头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专业解答微信中的口头协议,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协议双方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但口头协议易引发误解和纷争,建议条件允许时订立书面合同,确保事务处理明确无误。

    2024.09.11 1924阅读
  • 口头协议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专业解答口头合同是我国法律认可的缔约方式,具备法律效力,前提是当事人皆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不违法律、公序良俗。合同不得超越法人经营范围,损害他人权益或国家利益。除非法律特别规定,一般情况下,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均可,但若需书面形式,须严格遵循法定要求。

    2024.09.07 1903阅读
  • 口头协议的效力是什么呢

    专业解答口头协议属于诺成合同,效力很低。如果协议双方当事人都信守承诺,那么合同就可以顺利履行,如果有一方反悔或不遵守约定,那么就可能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2024.09.07 1509阅读
  • 口头协议买房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专业解答依据法律规定,口头订立的房产交易协议具有约束力。若在协议中不存在效力瑕疵或者被宣告无效的情况下,只要合同各方达成共识并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与权益,该合同即视为有效。即使是以口头方式订立的合同,只要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共识得以实现,且各方面的权益和义务得到了妥善处理,这一合同也将被认定为合法有效。

    2024.06.28 2044阅读
  • 人民调解口头协议登记表是否有法律效力

    专业解答我国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遵守。可以选择制作调解协议书或口头协议,口头协议自共识时生效。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调解委员会应监督协议履行,确保当事人履行义务。

    2024.06.11 1852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

微信扫一扫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