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确定同居财产归属,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时能证明为一方所有归该方,不能证明按一般共有即按份共有处理,无法确定出资额则等额享有。个人同居前财产属个人财产,债权债务能证明为个人的归个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1.对于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积累的财产如房产、车辆,要综合考量购买资金来源和登记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归属。
2.若双方无财产归属约定,应尽量留存好财产出资相关证据,以便确定份额。
3.处理同居期间债权债务时,也需保留好能证明归属的证据,避免产生纠纷。
2025-04-02 12:48:1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确定同居财产归属,优先遵循协议约定,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双方的事先安排。
(2)无约定时,能证明归属一方的财产归该方。比如一方能提供购买凭证等证据证明某财产是自己单独出资购买的。
(3)不能证明归属的按一般共有处理,也就是按份共有,依据双方对财产的出资额确定份额。若无法确定出资额,视为等额享有。
(4)实践中,对于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的房产、车辆等财产,要综合考量购买资金来源和登记情况。而个人在同居前取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5)同居期间的债权债务,能证明为个人的归个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提醒:
处理同居财产纠纷时,注意留存出资等相关证据。不同案情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02 12:10:13 回复
咨询我
(一)确定同居财产归属时,先查看是否有协议约定,若有则按约定执行。
(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能证明财产为一方所有的,就归该方;不能证明的,按按份共有处理,根据双方对财产的出资额确定份额;无法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三)对于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积累的财产,要考量购买资金来源、登记情况等因素。
(四)个人在同居前取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五)同居期间的债权债务,能证明为个人的归个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2025-04-02 10:40:14 回复
咨询我
1.确定同居财产归属,先看有无协议,有协议按协议来。
2.无协议时,能证明属一方的财产归该方;不能证明的按按份共有处理,依出资额定份额,无法确定出资额就等额享有。
3.同居期间共同购置财产,要考量资金来源、登记情况等。同居前个人财产归个人。
4.同居期间债权债务,能证明属个人的归个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2025-04-02 09:31:4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同居财产归属先看协议约定,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时,能证明归属一方的归该方,不能证明的按一般共有(按份共有)处理,无法确定出资额则等额享有。同居前个人财产归个人,债权债务能证明个人的归个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法律解析:
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精神,在确定同居财产归属上有明确规则。约定优先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双方对于财产处置的意愿。当没有约定时,对能证明归属一方的财产认定为个人财产,是基于财产取得的事实。而按份共有依据出资额确定份额,遵循了公平原则,若无法确定出资额则等额享有,是一种合理的推定。在实践中,对于房产、车辆等共同购置财产,考虑购买资金来源和登记情况等因素来判断归属。同居前个人取得财产归个人符合财产取得的时间逻辑。债权债务的认定同样遵循个人与共同的区分原则。如果您在同居财产归属方面存在疑问,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2025-04-02 08:4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