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使用商标前要先查看是否有已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避免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
(二)销售商品时,要严格审查商品来源,确保所售商品不侵犯他人商标权。若销售到侵权商品,应尽快停止销售并说明合法来源。
(三)不参与伪造、擅自制造或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四)不得擅自更换他人注册商标并投入市场。
(五)不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2025-04-04 17:00:19 回复
咨询我
侵犯商标权行为如下:
1.未经许可使用:未获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用相同或近似商标,易致混淆。
2.销售侵权商品:售卖侵犯商标权商品,若能证明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可不担责。
3.伪造标识:伪造、擅自制造或销售他人商标标识。
4.更换商标:未经同意换商标并投入市场。
5.其他损害:故意为侵权提供便利,造成其他损害。
2025-04-04 15:15:1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侵犯商标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销售侵权商品、伪造标识、更换商标以及其他损害等情形。销售者若能证明商品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可不担赔偿责。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或销售商标标识、未经同意更换商标再投入市场以及为侵权提供便利等都属于侵犯商标权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例如未经许可使用相似商标易让消费者混淆,影响商标声誉。而规定销售者能证明商品合法来源可不担责,是为了保护善意销售者。若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商标权相关问题,不确定自身行为是否侵权或权益被侵犯,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2025-04-04 13:51:21 回复
咨询我
1.侵犯商标权行为多样且危害大,不仅损害商标注册人权益,还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消费者权益。未经许可使用会导致消费者混淆,销售侵权商品使侵权商品流通,伪造标识为侵权提供源头,更换商标破坏商标与商品的对应关系,其他损害行为则为侵权提供助力。
2.解决措施与建议:商标注册人应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和续展,定期监测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强市场监管。销售者要严格把控进货渠道,索要相关凭证,避免销售侵权商品。消费者也应增强识别侵权商品的能力,遇到侵权行为及时举报。
2025-04-04 13:45:2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未经许可使用是较为直接的侵权方式,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损害商标注册人利益。
(2)销售侵权商品也是常见侵权行为,但销售者若能证明商品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可免除赔偿责任,这体现了对善意销售者的合理考量。
(3)伪造标识严重破坏商标管理秩序,损害商标注册人信誉和经济利益,是对商标专用权的恶意侵犯。
(4)更换商标并投入市场,会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错误认知,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侵害商标注册人的市场份额。
(5)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同样构成侵权,体现了法律对侵权行为全面打击的态度,避免侵权行为因他人协助而更易实施。
提醒:企业和个人应增强商标保护意识,避免实施侵权行为,销售商品时要注意审查来源合法性,若涉及商标纠纷,建议咨询专业意见。
2025-04-04 12:27: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