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公司不给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以及向法院诉讼等途径维权。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当公司不给工资时,劳动者可先与公司协商,此过程中保留好证据,以便后续维权使用。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据法律规定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劳动者也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及相关证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赔偿金。若在维权过程中遇到难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公司不给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多途径维权。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是主要方式。
1.先与公司协商并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能友好解决问题最好。
2.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有权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这一方式较为便捷。
3.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及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4.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赔偿金。
建议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及时行动,保留好各类证据,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1)劳动者遭遇公司不给工资时,与公司协商是首要选择,协商过程中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可作为有力证据,能在后续维权中证明双方就工资问题进行过沟通。
(2)若协商无果,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有效的途径。劳动监察部门具有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的权力,能通过行政手段促使公司履行支付义务。
(3)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需按规定提交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可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条能明确工资数额,考勤记录可反映工作时长等。
(4)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起诉至法院,法院会根据事实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赔偿金。
提醒:
劳动者维权要及时收集并保存好各类证据。不同案情维权方式和结果有差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一)协商解决时,劳动者要积极与公司沟通,清晰表达支付工资的诉求,认真留存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方便后续维权使用。
(二)若协商失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详细说明公司拖欠工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
(三)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以及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
(四)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工资与可能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专业解答如果企业没有给员工购买社保,员工可以要求追溯性地缴纳,并且可以要求赔偿因为缺少社保待遇而导致的损失。这种行为还会让企业面临行政风险。员工最好先和企业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没有结果,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仲裁机构寻求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专业解答当企业未支付员工薪资时应如何妥善处理当遇到公司未能按期发放薪资时,以下几种途径可以作为参考:首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友好协商,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如若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向所在地的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投诉,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若仍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则可向当地的调解机构申请介入调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要求公正裁决;然而,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请发出支付令,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业解答您可以选择拨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热线进行投诉,同样也可以直接前往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大队提交相关事项。若提供投诉无显著成果,请确保已充分收集并整理有关证据以备申请劳动仲裁之用。如在仲裁过程中仍然感到不满,仍可考虑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专业解答企业要是没有合理的原因就下调员工的职位和薪酬,员工得先和企业沟通,表达自己的不满。要是协商不成,就要收集证据,比如合同、工资记录、调岗通知什么的,然后可以提交给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去申请仲裁。企业要是想调岗降薪,得有合法、公正、合理的依据,比如员工实在干不好,培训了也没改善。
专业解答用人单位无合理理由单方解除与无过失劳动者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需依法支付赔偿金,按服务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如依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解除,需遵循预告或代通知金规定。而对于因法定原因(如过失)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无需支付补偿金,也不必提前通知。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