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从法律角度来说,全职工作做一个月就离职通常不会直接产生法律纠纷,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劳动合同方面:根据《劳动合同法》,即使只工作一个月,用人单位也必须与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单位拒绝签订,你有权主张双倍工资赔偿。2. 试用期问题:如果约定了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即可离职;没有试用期或已过试用期的,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你工作一个月的情况,一般只需提前3天通知即可合法离职。3. 工资结算:单位必须足额支付你工作期间的工资,包括已工作天数的工资、加班费等。建议:入职时明确查看劳动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服务期、违约金等特殊约定。离职时做好工作交接,保留好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如果单位存在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实际操作中,虽然法律允许短期离职,但建议尽量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避免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您作为车主是否承担责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首先,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无证人员驾驶,确实存在过错。根据民法典第1209条,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具体责任比例要看几个关键因素: 1. 您是否明知丈夫无驾驶证仍借车给他(比如平时就知道他没驾照) 2. 借车时的具体情况(是否主动借车,还是他擅自使用) 3. 事故责任认定情况(对方是否有过错)实务中法院一般会认定车主承担10%-30%的补充责任。建议您: 1. 立即收集车辆保管使用情况的证据 2. 等待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3. 如果对方索赔过高,可以主张按责任比例分担现在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事故责任划分,建议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即便可能拒赔也要报案),同时保存好车辆钥匙保管、借车过程等相关证据。如果需要进一步咨询可以带着事故认定书来详谈。
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您好,这种情况确实比较棘手,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处理: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说,这很可能涉及消费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现在对方失联、公司异常、生产地址虚假,已经涉嫌违法。建议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留好所有证据,包括购买的槟榔、包装、付款记录、通话记录等。 2.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式投诉,虽然公司已列异,但他们仍有调查义务。 3. 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对方涉嫌诈骗,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情况下。 4.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超过3000元),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受害者,建议您可以在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查询是否有类似投诉,联合维权效果会更好。目前看来对方明显是在逃避责任,建议尽快采取法律行动。如果需要进一步协助,可以带着相关证据来所里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