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关于执行阶段和解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的问题,我结合实务经验为您分析如下: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38条规定,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案件,执行费由被执行人承担。实务中通常这样处理: 1. 如果和解协议当场履行完毕,法院一般会裁定终结执行,这种情况下执行费会按照和解金额计算,由被执行人承担。 2. 如果达成和解但尚未履行,法院会中止执行程序,待实际履行后再根据履行金额计算执行费。若最终未履行,则恢复原判决执行,执行费按原判决金额计算。 建议您可以: 1)与对方明确约定执行费承担方式并写入和解协议; 2)要求法院出具书面裁定确认执行费数额; 3)保留好履行凭证,便于后续结算。 具体到您的情况,建议先与执行法官沟通确认当地法院的操作惯例。需要进一步协助可以随时联系。
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关于2025年公租房新政策及申请条件,结合现行政策和改革方向为您分析如下: 一、申请条件(预计2025年仍将保持基本框架) 1. 户籍要求:一般要求申请人具有本地城镇户籍满3年(部分城市放宽至1年),或持有居住证并连续缴纳社保/个税满5年。像深圳等试点城市可能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 2. 收入标准:家庭人均年收入需低于上年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例如北京2023年标准是人均月收入不超4200元)。2025年可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与物价指数挂钩。 3. 住房困难:要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各地有差异),且名下无商品房、商铺等产权房。特别注意:2024年起多地已联网核查异地房产。 二、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1. 优先保障群体:预计会加强对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从业者的倾斜,部分城市可能将新就业大学生、二胎家庭纳入优先序列。 2. 审核流程优化:很多城市正在推行"一网通办",未来可能实现户籍、房产、社保等数据自动比对,减少纸质证明。 3. 退出机制:2025年可能建立更严格的动态核查制度,对收入超标或购房者设置6-12个月过渡期。 建议您现在就可以: 1. 登录所在市住建委官网查询现行标准(2025年细则预计在明年三季度公布) 2. 提前准备收入证明、住房情况证明等基础材料 3. 如果属于特殊职业群体,注意关注后续发布的优先政策 需要提醒的是,各地政策差异较大,比如上海对单身申请人的年龄限制是35周岁以上,而广州是30周岁,具体要以您所在城市的实施细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