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
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百科 >劳动纠纷百科>劳动争议百科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是要对劳动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那么具体而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怎么计算的呢?这个问题,律图小编做了解答并介绍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01 390818人阅读
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要想解除某个员工的,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来操作,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不然的话就属于违法解除。那么大家知道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都有哪些吗?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 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职工患了职业病,说明企业的生产或工作条件、安全制度或者医疗条件不够完善;职工 因负伤,说明企业的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或劳动保护措施不健全。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都有可能造成职工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为了保障职工的 合法权益,职工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不管是试用期内,还是整个劳动合同期内,企业等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查看全文 >>
2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

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用人单位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包括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经济性裁员三种情形。那要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呢?此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有二个:

一是强制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合同是指违反合同的用人单位不论是否已经承担赔偿金或违约金责任,都必须根据员工的要求,并在自己能够改选的条件下,对原合同未履行部分继续按照要求履行。

强制用人单位继续履行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查看全文 >>
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若解聘通知书中的解聘行为违法,即使劳动者已签名也可依法通过劳动仲裁请求赔偿。

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查看全文 >>
4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

很多时候劳动者都会与单位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纠纷,而此时具体的一个举证责任该由谁承担呢?这关系到纠纷的解决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

一、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和精神,解除劳动合同事实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查看全文 >>
5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

劳动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当劳动者遭到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得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那么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

(一)《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查看全文 >>
6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付赔偿金。

7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

我国法律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特意规定了很多条文,防止用人单位随意侵犯劳动者的利益,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不具备法定条件或未经法定程序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得到赔偿金。

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 《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

查看全文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百科

  • 死亡抚恤金

    死亡抚恤金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死亡时,用人单位都必须给死亡者家属死亡抚恤金,也可以安抚家属的情绪,这在我国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大家知道死…

    2023.09.22 572318人阅读
  • 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办

    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办

    很多农民工一年以来在外面辛辛苦苦的工作,但是到了年底却不幸的遭遇到老板拖欠工资,这是让人非常愤怒的一件事情,为此很多农民工为了要回工资甚至…

    2023.09.21 24669人阅读
  • 公务员法全文

    公务员法全文

    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介绍公务员法全文的有关知识,那么公务员法全文实施条例是什么,公务员法全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以及公务员法全文要如何解读,希望…

    2023.09.20 344101人阅读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咨询

我想问一下针对违章建筑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考虑到我国法律的表现形式,以及《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故法律意义上的违章建筑可作两种理解: 1、狭义上的违章建筑,即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 2、广义上的违章建筑,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

问一下诈骗罪全额退会免除刑事处罚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结论: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解析: 诈骗罪全额退还的,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进行公诉的案件,构成本罪的就算退还了赃款,依旧会追究刑事责任,但退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会根据实际案情作出刑事处罚。如果诈骗数额较大的,一般是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数额巨大、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减轻处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情形,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想了解一下二手房的合同无效违约条款也无效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结论:也是无效的。 解析: 二手房合同无效的,违约条款也无效。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但是,违约金条款不属于解决争议的条款,争议解决条款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如果双方发生争议,是选择仲裁还是诉讼等条款。因此,如果合同无效,违约金条款也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请问一下借款合同中违约金超过本金合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1、借款合同中违约金超过本金是合法的,只要不过分超过本金即可。 2、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我想咨询一下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效力怎样认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其效力: (1)解除条件成就前,合同处于有效状态,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2)解除条件确定的不成就,视为合同不再附有解除条件,合同确定的对当事人继续有效,当事人可按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合同义务全部履行完毕。 (3)解除条件成就后,合同一般情况下即时失去效力,合同权利义务自动消灭。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5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