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劳动纠纷专题 > 劳动争议专题 > 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而中国当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2024-03-25 12:40:02 已帮助1509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员工失误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关于员工失误导致用人单位遭受经济损失时所应承担的经济赔偿问题,我们在此向您详细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金
关于经济赔偿的具体标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因为劳动者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依照劳动合同的条款,向劳动者提出经济赔偿请求。
赔偿金额可以从此前劳动者发放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该月工资总额的20%。
如果经过扣除之后仍然不足以弥补公司的损失,那么将按照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来补足差额。
对于用人单位要求赔偿的依据,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需明确损失的确切存在性;
其次,要证明企业的损失与劳动者的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劳动者必须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错误引起的损失就无需赔偿。
一般来说,这类错误都会被归类为用人单位在日常运营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劳动者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而是由用人单位自行承受。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瑕疵产品,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无法避免的工作疏忽导致的。
在判断员工是否存在重大过失方面,通常会综合考虑他们是否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是否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严重疏忽大意等情形。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