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需经过科学而严谨的伤残鉴定程序,以确定具体的伤残级别,随后方可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赔偿请求。
其次,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版)》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员工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导致残疾,被鉴定成为一级至四级伤残,那么他们将有权利维持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但同时也必须退出现有的工作岗位。
在此基础上,他们享有如下多项福利待遇:
其一,从工伤保险基金那里按伤残等级获得一次性的经济补偿,其实施标准是:
一级伤残的员工可以获得27个月的个人平均工资,二级伤残的员工可以获得25个月的个人平均工资,依此类推,直至四级伤残者可以获得21个月的个人平均工资;
其二,工伤保险基金依照月度薪资水平来向这些受伤的员工发放伤残津贴,具体而言,一级伤残员工的伤残津贴比例为其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员工的比例为85%,以此类推,直至四级伤残员工可以享受到75%的比例。
此外,若伤残津贴实际支付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负责对该差额进行弥补;
再次,倘若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履行了退休手续,那么此时将停止发放他们的伤残津贴,转而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所得权益,当然,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仍然低于年龄婚前所获得伤残津贴的,则工伤保险基金仍需负起责任,负责为这部分员工提供足够的补充资金。《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