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人,若年满八岁即能行使自主选择权利。由于此类儿童在认知能力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若父母双方在此类案件中因争夺子女抚养权引发激烈争议,法庭有权尝试聆听该儿童的意愿,由其自行决定跟随父亲抑或是母亲生活。在此基础上,法庭将秉持“有益于子女成长”的原则来做出抚养权归属的最终决策。
一、对于年龄未满两周岁的子女,法律明确规定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主要原则。然而,若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亦可由父亲实际承担养育责任:(1)母亲患有长久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子女无法与其共同生活;(2)尽管母亲具备抚养条件却未能尽到抚养义务,此时父亲有权利提出让子女随其生活;(3)鉴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子女确实不适宜继续跟随母亲生活,例如母亲的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环境对子女显然不利,又或者母亲的行为举止不利于子女的成长,甚至由于违法犯罪等原因服刑导致无法实际抚养子女等诸多情况。
在父母任何一方与未成年子女达成关于由父亲直接抚养不满两周岁子女的协议,且对子女健康成长没有产生不良影响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应对此表示支持。
二、针对年龄超过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决定随父或母生活时,首先应当由父母双方充分商议决定。因此,如果父母双方在抚养未成年子女方面产生分歧,法院正常情况下会进行调解工作。在此过程中,各方必须自愿并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协商确定:未成年子女由父亲抚养,或随母亲生活,或者在有利于保障子女权益的前提下,可以由父母双方轮流抚养。法院对上述多种抚养方式的解决方案都给予认可。然而,若是父母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难以达成共识,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后按照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做出合适的裁决。
如果父母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子女,其中一方有如下情况之一者,院方可优先考虑:(1)完成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失去生育能力;(2)子女曾长时间跟随其生活,改变生活环境将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显著影响;(3)没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却育有所生子女;(4)子女曾与其共同生活,这对于子女的成长发育极其有利,而相对应的另一方则患有长期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存在其他某种不利于子女心理、生理健康的特殊状况,使得与其共同生活不如单独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活更为适宜。
在父母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仿的前提下,双方均希望直接抚养子女,但子女曾长期跟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并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表达出有意愿且具备足够能力协助子女照看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前提下,父/母直接抚养子女的话题便可纳入考虑范畴。《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