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该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是社会公众财产权中的所有权部分;
其次,从客观角度来看,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必须采用欺骗手段来获取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
再次,该犯罪行为的实施者通常是一般的自然人;
最后,从主观层面上看,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必须具备明确的故意心态,且其行为目的必须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