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哪些情况可以获得批准逮捕,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当犯罪者具有可能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嫌疑;
当犯罪者存在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或社会秩序的实质性风险;
当犯罪者存在销毁、篡改证据,影响目击证人提供证据或者煽动串通口供的可能性;
当犯从具有针对受害者、报告者、谴责者进行报复的倾向时,均可获得批准逮捕。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明确指出:
对于已经掌握确凿证据,且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仅采用取保候审措施无法有效避免其可能产生社会危害性的(如: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销毁、篡改证据,影响目击证人提供证据或者纵容相互串通口供的;
(四)存在针对受害者、报告者、谴责者进行报复的倾向;
(五)有企图自杀或逃亡倾向的),必须依法进行逮捕。
在决定是否给予批准或执行逮捕时,应当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是否愿意承认罪行、接受惩罚等关键信息,以判断其是否可能带来社会危险性。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