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他人个人隐私往往并不被视为违法行为,而是被认定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侵权方需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果受害者遭受了精神层面的伤害,那么司法机构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暴力程度、严重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决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