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时,子女成年且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就不存在抚养权问题。成年子女可以自己决定跟哪方父母保持亲密联系。从法律上讲,父母对成年子女没有经济抚养义务了,但情感上要保持良好的亲情纽带。
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或需承担民事赔偿。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损害他人,由监护人承担责任。但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职责,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这一规定旨在平衡责任和保护,让受害人得到合理赔偿,同时鼓励监护人认真履行职责。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离婚时,如果涉及到幼儿抚养权争议,应该先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决。具体来说,不满两岁的儿童抚养权归母亲;两岁以上的,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八岁以上的,法院需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属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年龄(两岁以下优先归母亲)、父母协议(无一致法庭裁决以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和八岁以上孩子的个人意愿。无论孩子跟谁生活,均为父母共同责任,享有受抚养、教育和家庭保护的权利。
在父母离婚时,一岁半孩子的抚养权通常归母亲。但若母亲有传染性疾病、长期健康问题影响家庭,或未履行抚养义务而父亲愿意并有利于子女成长;或者母亲经济、环境条件或品行对子女不利,甚至涉及违法,可能需转由父亲抚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负有抚养和监护责任。